以匠心铸就品牌以品质赢得信赖义马扎根“土”彰显“特”做强绿色大产业
第6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6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义马扎根“土”彰显“特”做强绿色大产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景华姚保银苗幸乐

义马市是河南省唯一取消了乡镇建制的县级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3.58万人,其中两个涉农办事处,下辖20个涉农社区。

作为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义马市正从百里煤城转型升级,打开包括农业产业在内的发展新局面。

受地域和人口限制,义马市的农业体量较小,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市出台了《特色农业发展指导意见》,按照“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思路,鼓励农民合作经营,抱团发展。

与此同时,义马市注重在小而精上做文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截至目前,义马大樱桃、石门杂粮、付村花椒等特色农业品牌已经初具规模,叫响市场。

樱桃搭舞台经济唱大戏

“我们的大棚樱桃已经于4月10日前后正式开园上市,目前每公斤卖到120元。”4月18日,正在自家设施大棚采摘樱桃的郭宏德说。

作为东区街道办事处程村社区美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眼见首批大棚樱桃将为社员们带来不小的收入,郭宏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72岁的郭宏德种植大樱桃已有20多年,喜欢钻研和探索新技术。2016年,他牵头创办美宝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种植经验倾囊相授,吸引程村社区400余户居民中的100余户。今年,郭宏德种了10亩大棚樱桃,亩产预计达1000公斤左右。

在凤凰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10亩大棚樱桃同样丰收在望。该合作社负责人孙忠贵介绍,自己在承包的山地种植玉米和杂粮,用来饲喂合作社的1500只羊和300头猪,猪羊粪便经过发酵成有机肥,为大棚樱桃和200多亩露天樱桃提供绿色养分,他家的大樱桃因此格外脆甜可口,深受客商青睐。该合作社常年用工20余人,农忙时,每天要雇工30余人,每年仅劳务支出就达100多万元。

目前,义马市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左右,“义马大樱桃”作为特色品牌,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为了将大樱桃打造成精品优质产业,自2008年开始,义马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大樱桃文化艺术活动,同时,通过举办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听取专家学者建议,用周密的政策部署、科学的施策手段为助农富农铺路架桥。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

“截至目前,我们社区户均种植花椒5~ 6亩,年增收3万元以上。”4月16日,在新区街道办事处付村社区,支部委员、椒香驿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三勤介绍说。

付村社区地处义马市北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早在20多年前就引进花椒种植。凭借优良的品质,“付村花椒”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名片。

近年来,付村社区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径,成立了椒香驿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大红袍”“贡椒”等品种,统一规划打造花椒种植示范基地,花椒种植面积3000多亩。

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该合作社注册了“椒香驿麻”和“付椒椒”两个花椒品牌,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该合作社建有4个花椒加工车间,配备烘干、精拣等设备30台,可以生产花椒籽、花椒叶和干湿花椒等多个品种。

据张三勤介绍,付村社区目前已建成花椒种植培训基地、产品展示厅和电商直播间,实现了“线上+线下”多平台销售。与此同时,付村合作社还吸纳周边社区的农户加入,花椒种植总面积达6000亩以上,年生产干花椒20万公斤,实现年收入1500万元。

“社区党支部是党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我坚信,只要干群一心把集体经济搞活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了,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就能更强大,带动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张三勤信心满满地说道。

打好生态牌杂粮涨身价

杂粮因生长期短、产量较低,多数群众不愿意大面积种植。然而,在义马市新区街道办事处石门社区,不起眼的杂粮种植却成为主打产业,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深受市场青睐。

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种粮的积极性,石门社区独辟蹊径,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优势,于2022年8月成立了老家石门杂粮加工农业合作社,盘活原大队部的闲置房屋,建起了集种植、加工、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杂粮深加工基地。

据石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老家石门杂粮加工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小军介绍,虽然全社区只有耕地3440亩,但经过充分的宣传发动,吸纳周边社区不少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目前,合作社杂粮的种植面积已达8200亩。该合作社打好绿色生态牌,从耕种、管理到收获,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管理标准,全部使用有机肥。对于农户种植的原粮,合作社全部高于市场价收购,以现金结算。

截至目前,石门社区杂粮基地拥有加工车间1个、产品展示厅1个、生产线4条,生产石磨面、菜籽油、小米、玉米面、玉米糁等农副产品以及各种豆类产品,年产值达500万元,社区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

义马市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扎根“土”、彰显“特”、形成“产”,切实把特色产业优势做优、强势做强。

近年来,义马市注重培育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为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提供政策扶持。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信息、联合营销等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推动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小而精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义马市副市长何蔚表示,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更多优质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义马樱桃成熟了张春光摄

老家石门生产的杂粮产品张小军摄

义马市付村社区群众在田间修剪花椒杨远高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