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小剑李振阳通讯员黄晓婉花伟)4月24日,在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合作社育秧基地内,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火力全开”,社员们正一个个将长出嫩芽的秧盘装车,准备运往田间。
育秧大棚外,一台八十米长移动式水稻秧苗输送机横跨整个育秧田,社员们将一个个育秧盘放在传送带送到田间。传送带另一端,三五个社员分工协作,手脚麻利地把秧苗搬到田里,码放整齐。秧苗将在天然条件下接收光照和养分补给,以提升秧苗品质和存活率。
合作社负责人刘正礼告诉记者,育苗以后,秧苗将在智能育秧大棚里生长7~10天,在此期间,秧苗必须移栽到稻田里。经过稻田里和自然界温度相结合进行的“炼苗”,秧苗的质量将得到提升。
据了解,育秧流水线作业“产出”的秧苗,具有秧苗壮、存活率高等特点,能有效增加产量。同时,标准化的秧盘更加适合用插秧机栽插,可以大幅缩短插秧时间,节省劳动力和种植成本。
“前几年,将(秧)苗移到稻田里需要大量人工,今年我们建了智能化秧苗输送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得几天干的活,今年一天两天就能完成。”刘正礼说。
近年来,光山县聚焦智慧农业,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粮食增产、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