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小剑李振阳
位于信阳市中东部的潢川县,五大水系穿境而过,县域内河网沟渠纵横交错,塘湖堰坝星罗棋布,水资源极其丰富。
近年来,当地结合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甲鱼产业,走出了一条“靠水吃水”的富民强县之路,甲鱼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养殖甲鱼带来高收益
5月5日,潢川县甲多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温室内,公司负责人熊明强正在检查甲鱼的长势。再过几天,这批养了十多个月的甲鱼将要移到户外饲养,等待随时销售。
今年33岁的熊明强,已经是养殖业的“老人”了。2017年之前,他一直在外养鸭子,生意做得有声有色。2017年年初,他响应政府号召,停掉经营多年的养殖基地,回到家乡潢川,开始饲养甲鱼。
“甲鱼的养殖技术比养鸭简单得多,效益也高了不少。”熊明强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甲鱼养殖的抗风险能力很强,没卖掉就继续养着,越养越值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潢川县的甲鱼资源自古以来就十分丰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潢川县甲鱼产业就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多年的摸索中,潢川农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养殖模式。
自2012年1月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华鳖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来,潢川县抢抓机遇、集聚资源,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进行补贴,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甲鱼养殖、加工及销售中。
历史积淀造就优良品质
“我养甲鱼这几年,每年能往全国出售三四十万斤成鳖和几十万只鳖苗。”熊明强说,甲鱼的生长周期较短,孵化后在温室中养殖10个月左右就能上市,他的养殖规模虽然只有200多亩,但年产值却高达一千万元。“今后的养殖规模肯定要持续扩大,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我们养殖户也有底气!”
潢川县境内的甲鱼体形前窄后宽,呈倒马蹄形,肉质细嫩,裙边宽厚,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优胜于其他种群。加之该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华鳖种质资源保护地,早在2012年,“潢川甲鱼”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9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潢川县发展甲鱼产业基础好、时机好、前景好。
潢川县作为中华鳖、光州黄鳖的原产地,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多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潢川县生态甲鱼养殖产业逐步迈入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快车道。
为确保潢川甲鱼种群品质优良,潢川县与省内外多家高校、科研机构达成深度合作,重抓中华鳖种苗的繁衍、提纯复壮,做好地理标志“中华鳖”的种苗保护和种苗研发,走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鳖养殖、提质增效发展之路。
甲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潢川,甲鱼产业链条成熟稳定,充足的货源为全县甲鱼熟食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甲鱼卵、苗等销往全国,“孵化+养殖+加工+电商”的生产链条不断完善。
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熊明强心思活、点子多、胆子大,随着甲鱼养殖逐渐平稳化发展,他把眼光放在了另一个领域--甲鱼预制菜加工上。
2023年,熊明强创办了河南熊小甲食品公司,以自家养殖的优质甲鱼为原料,开发出了卤甲鱼、焖甲鱼、菌汤甲鱼等十余种甲鱼预制菜品,“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先尝味,再购买’的服务,我还专门开了甲鱼预制菜品鉴馆,在店里展示公司的产品。”熊明强说,“我县甲鱼文化历史厚重,我和其他同行共同努力,争取把甲鱼预制菜打造成潢川县的一张新名片!”
多年来,该县一直致力于发挥“潢川甲鱼”的影响力,积极开展甲鱼产品附加值提升和营销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建设电子商务、直播电商销售和甲鱼鉴赏场所,扶持成立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打通市场、引领带动甲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潢川县将持续发力,引导企业在产品推销、熟食推介方面打造具有潢川特色的区域品牌,在售价、包装等方面统一标准,大力推进甲鱼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统筹谋划产业链条延伸、区域养殖规模化、参观点环线综合打造,加速构建完善的特色甲鱼品牌建设与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区域公共品牌切实转化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养殖合作社作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创新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潢川县共有甲鱼养殖户600余户,专业养殖公司(合作社)40余家,小型甲鱼熟食加工企业近80家,外塘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温棚养殖面积30万平方米,年产生态甲鱼近3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
潢川甲鱼,现已成为养殖户的致富“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