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良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为安全风险感知、监测、防范、化解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新手段,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更多更强的技术性、工具性、方法性选择。数字技术赋能正成为应急管理创新的一条新路径。基于此,本文从四个维度提出数字技术赋能应急管理运行规则的优化与创新思路。
在理论研究层次上进行理论创新支撑。第一,推动应急理论的深化研究。着眼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出的需求,加强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强应急管理相关学科建设与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着力研究重大灾害事故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系列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研究,为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第二,完善标准体系,为应急信息化建设提供标准蓝图。目前,应急管理部编制并印发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四个部属局以及32个省级应急部门均完成规划编制,为规范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应急信息化领域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当前灾害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隐患识别、风险调查、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应用,要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置力度,加强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救援、远程空运、网络通信、全球定位、模拟仿真、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研发,建成基于全国“一张图”的应急指挥平台,着力破解一线侦察人员的通信难题,提升灾害事故响应和处置能力。
在顶层设计层次上进行规则补充维度创新。第一,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遵循分级分类规则,开展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并根据应急管理的实践需要,及时灵活补充应急管理规则,有步骤地开展数字化背景下的应急管理制度变革,激发集体选择数字技术赋能应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应急管理主体有步骤地开展数字技术赋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第二,坚持精准问责与容错纠错规则并行,推动应急管理监督智能化,建立数字化应急管理监督平台,并补充相应的数字化应急管理监督规则。明确监督主体、规范监督数据应用标准、精准识别监管中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从中立客观的角度分析法律法规和制度执行效果,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客观记录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的实际效果,细化并规范应急管理能力评估规则,强化监督结果的约束力。
在操作层次上进行规则调整维度创新。第一,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数字协同治理平台,通过算法调整部门机构职能并明确各类应急管理主体的权力与权利。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定不移地推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各应急管理主体的权、责、利,调整应急管理主体间的良性应急管理互动规则,围绕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多元主体协商议事,共同商定各项操作规则和规程。第二,通过新基建、数据治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增强算力和升级算法。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阶段性转变,实现全面整合部门机构职能和调整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规则。第三,加强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数字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可助推应急管理规则有效落地,防范或化解风险发生,减小应急救援的压力和损失。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应通过合作与竞争,推进信息公开和透明,对危害进行识别,对风险进行管理,对属地内的管理对象按标准和要求进行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从而促进应急管理效能整体提升。
在法制和条件保障层次上进行规则完善维度创新。第一,创新与完善技术标准,将数字技术的应用纳入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阶段,促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以提高对风险的感知、预测和防范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自主寻求最优化的智能算法,编制出最优化的应急预案,从而提升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应急管理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水平,在应急监测与分析、风险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第二,完善数字应急管理法制与规则,提升法律的宏观指导作用。数字赋能城市应急管理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政策支持也有待加强。这导致了数字赋能城市应急管理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影响了应急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因此,如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支持,是数字赋能城市应急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完善数字技术赋能应急管理规则,必须依法明确各应急管理主体的职责,调整应急管理主体间的相互配合机制,并细化应急管理法制体系配套的制度和实施细则,提升其可操作性。
【作者系许昌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23JC055)、2024年度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HNKJZK-2024-03B)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