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良种 万顷好粮新“兵器”上场 机收更高效我省已收获小麦1399.9万亩“四良”融合 淮滨实现“弱麦强县”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今年河南啥时候收麦最合适? “三夏”期间天气趋势看这里!趁晴抢收!未来三天大部天气晴朗干热风发生风险减轻有利于小麦灌浆生长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7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7

一粒良种 万顷好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刘婷婷

麦收时节,中原大地麦浪金黄、麦香四溢。随着全省麦收由南到北陆续展开,遍地麦田接连成片,广袤田野正释放着丰收的希望和未来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河南以小麦的种植面积之广、单产之高、总产之丰,稳坐全国头把交椅。而这些诸多“第一”的背后,种子无疑是关键密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5月26日,在延津县产业集聚区,麦田里即将成熟的麦穗在微风吹拂下犹如起伏的海浪。

“今年管理得好,小麦在生产全程中没受到严重病虫害影响,如今小麦长得整齐壮实,再有七八天就收获了。”雨后一大早,新乡市联丰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彭良程骑电动车到他的种子田里察看小麦长势,麦穗转黄,挂着水珠,生机勃勃。

彭良程的合作社种了1万多亩小麦,主要选种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36。

“经过前期的精细整地、‘一喷三防’、精准灌溉等技术措施,加之种子抗倒伏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前期大风、昨夜阵雨对种子田都没啥影响。”彭良程坦言,优良种子不仅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能够高产,而且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也能最大程度保证粮食有产量,农民有收益。

销路咋样?“去年9月与种子公司进行了订单签约,都抢着要。”彭良程喜不自胜,“郑麦136产量稳定,农民管理起来也省劲,种出来容重特别高,如今已连续种了5年,明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种业创新发展是稳粮增产最核心的驱动力和保障。郑麦136是由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雷振生研究员带领团队育成的又一强势品种。在近年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该品种先后抵抗了2016年的赤霉病、穗发芽;2017年的锈病、2018年的倒春寒、2020年罕见高温和持续干旱、2021年狂风暴雨引起的大面积倒伏、2022年受罕见秋汛影响导致的晚播、2023年的冻害和成熟期连阴雨导致的穗发芽,集多抗广适、高产稳产、绿色高效于一身。

选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孙梅臣对此深有体会。

“昨夜下雨了,麦子咋样?”

“是场及时雨,地里有19毫米降水量,土壤墒情好,夏播好‘哄’苗儿。”5月26日,淇县种粮大户孙梅臣在手机上点开智慧农业平台,就能看到田间详细情况。今年他的200亩地种的都是郑麦1860,再有不到一周就要收割了。

孙梅臣指着眼前的麦田说:“看!这个品种穗多、饱满,产量还高,抗病性好,亩产最高能达1500斤。”

“今年小麦扬花后,地里湿气大,别人的小麦出现了白粉病,但我这儿没出现,而且小麦长势喜人,郑麦1860是我种的第4个年头了,想不到这个品种这么稳定,现在村里大部分农户都种这个品种。”孙梅臣赞不绝口。

郑麦1860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许为钢团队培育的中强筋小麦优质新品种,实现了高产、优质、绿色、多抗等优良性状的有机结合,以“一突出三高效”的特性闻名,即高产性突出,优质高效、生产高效、加工高效。

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近年来,河南在小麦良种培育方面,通过引导抗性育种,加大新品种展示示范力度,优化品种布局等措施,加快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取得一系列抢眼表现。培育了郑麦1860、郑麦136、郑麦379、百农207、百农4199、周麦36号、平安11号、泛麦8号等一批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并占据我省小麦主导地位,提高了小麦生产的整体抗灾能力,为保障全省夏粮稳产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