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涛赵博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东郊乡百塔社区满洲庄旁边有一条宽阔的柏油路,路边人行道旁边有大片空闲的地方,村民都把这里当作晒粮食的地方。
5月29日下午,天气转阴,谢魁云赶忙带着儿媳妇马青洁和孙女小诺诺准备把已经晒了一天的小麦装车拉回家。
“现在晒粮食到处都是地方,方便多了;这里有我们家一亩地的小麦,开个三轮车一会儿就装好了。”谢魁云说。
拿起木锨,谢魁云开始把铺开的小麦拢到一起,马青洁跟在后面,配合着撑起袋子将小麦倒进去。
3岁的小诺诺看见妈妈忙活,立即从地上坐起来,站在妈妈旁边,帮着撑起了比自己还高的编织袋。
等到所有粮食装进袋子,马青洁开始一个个系紧袋口,小诺诺又蹦蹦跳跳地去拿来了绳子。
“乖乖,辛苦不辛苦?”
“辛苦。”
“以后可要好好吃饭,别浪费粮食。”
“嗯。”
一问一答中,马青洁给小诺诺上了一堂关于认识和珍惜粮食的实践课。
“我们小时候,家长不用说,我们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如今也应该让现在的小朋友从小就有这个理念。”马青洁说,“用小麦做成的馒头、面包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一点一点靠劳动得来的。小麦是从地里面收上来的,要是被雨水淋了或者不被珍惜,都浪费了。”
全部装好系好,地上还剩一些混杂着碎秸秆的小麦,谢魁云用双手将它们捧进簸箕里,一点点地将小麦分离出来,最后装进了袋子里。
“我们家的这些小麦基本上都是自己做成面粉吃的,虽然做成的馒头有点黄、不好看,但是有粮,吃得放心也安心。”谢魁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