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师傅“当家”让童真傍上野趣图片新闻麦田写生结缘树莓蕾绽花开三箱红樱桃的故事村里有“能人”致富不“愁人”石头里玩出大生意蔬菜种出老味道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3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4

村里有“能人”致富不“愁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都君于庆海

5月28日,在风景优美、只有千把人口的小村--汤阴县白营镇大张盖村,记者见到了几位各有所长的“能人”。这些“能人”,同时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自制体位转换辅助器的张希军

早些年,张希军用小型拖拉机作为动力,为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打井。他打的井水质好,再加上收费低,许多外地人都慕名来请他打井。

如今,自来水取代了井水,但张希军爱动脑、爱动手的劲头一点也没减。

几年前,张希军的爱人患病卧床。为了便于照顾爱人,张希军利用旧钢管、旧轴承等材料,制作了具有起背、翻身等功能的体位转换辅助器械。

会蒸99层贡糕的李国顺

5月16日,五陵镇瓦查村村民为庆贺宗庙落成,专程来到距他们村五六十里远的大张盖村,邀请李国顺蒸制99层的贡糕。此前,瓦查村村民联系了周边多家馍铺,却没人敢接这个活儿。

“我蒸的馍,用的是本地面粉和老面酵头,吃起来口感筋道、回味香甜。”李国顺介绍说,除普通白馍外,他还蒸一些糖馍、杂粮馍、花糕、贡糕等,销到郑州、安阳和河北临漳等地。

李国顺说:“蒸馍是个辛苦活儿,一年能挣十来万块钱。”说话间,一笼笼冒

着热气的白馍被端出了蒸箱。

研发制作各式新型农具的张希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希安就紧跟时代步伐,在家里制作各种农具进行销售。近年来,他又利用村里的废弃院落办起加工厂,安排多名村民就业。

除研发制作销售各式新型农具外,张希安还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如今,他不仅为本地电力部门加工制作相关材料,还为鹤壁、濮阳等地的客户加工制作各种器具、设备,年纯收入十几万元。

张希安不仅自己钻研技术,还十分注重对年轻人的传帮带:“我希望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们,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走上致富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