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 争当“四员”护航麦收濮阳县 党员突击队助力“三夏”生产图片新闻张德山发展香菇产业带领村民致富鄢陵县 入户走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太康县板桥镇 特色种植产业兴旺移风易俗扬新风点亮“文明幸福星”发展“一村一品”集体群众“双增收”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5

张德山发展香菇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仵树大通讯员赵明奇康红文/图

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山

●1968年出生

●1986年11月入伍,1991年12月退役

●2010年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

●1994年8 月试种香菇成功,1995年8 月开始带领群众发展香菇种植

张德山在查看蘑菇的生长情况

5月24日,走进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一阵阵菌香扑鼻而来,密密麻麻的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圆润饱满的香菇朵朵绽放,惹人喜爱。

然而,就在十年前,李斌庄村还是县里的扶贫开发重点村,群众收入低,村内基础设施老旧,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如今,这里发生了逆袭:村庄成为豫中南香菇产供销基地,万余名群众依靠香菇种植增收致富,是什么“药方”让这个穷村子快速实现华丽转身?答案在李斌庄村“兵支书”张德山身上可以找到。

退伍不褪色

张德山1986年入伍,1991年退役,2010年担任李斌庄村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担任李斌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近日,来到李斌庄村一处现代化育菇大棚,56岁的张德山正和村民们一起采摘香菇。大棚内,一排排菇架整齐排列,大大小小的香菇长势正旺。

讲起村里的“菇”事,张德山如数家珍:20世纪90年代初,村里就开始有农户种植香菇,但因种植技术不够成熟、种植体系不健全、市场销路窄等因素,香菇发展一直不景气。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哭种香菇,哭得不痛来年还种。”

但张德山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品质。他在村“两委”班子会上,立下军令状:“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我相信党的方针政策,我愿意带着父老乡亲一起发家致富,把日子越过越好。一定要让李斌庄变个样!”

为了学技术,张德山北上省农科院、南下福建省食用菌研究所等地拜师学艺,冬天冒严寒、伏天顶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多年的总结创新,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现在香菇种植成品达98%以上,他也取得了河南省食用菌职业农民中级职称,成为香菇种植的行家里手。

为了跑销路,张德山带领党员干部先后到北京新发地、广州江南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实地找渠道。

为了省钱,张德山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菜市场,见不到客户,一等就是几天。收购价格不理想,就反复谈、反复讲,用真心换真诚,一定要把香菇卖个好价钱,让群众多收益。跑市场的第一年,干菇一斤最高卖到20多元,第二年卖到180元,种菇农户收益颇丰、信心倍增。

为了村民增收,张德山号召党员干部包棚联户,指导群众种菇,各个环节手把手包教包会,经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有时甚至耽误了自家的生产;群众缺资金,他带领该村党员干部担保赊菌棒,最多时一年垫资近百万元。

2005年,该村村民张英豪因病致贫,一度陷入困难。为帮助张英豪发展致富,张德山多次上门开导,让他发展香菇种植,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张德山赊销种植物资,传授技术,帮忙联系香菇销路。如今,张英豪的香菇种植规模已由最初的2000多棒扩大到现在的8万棒,年均纯收入达20余万元。现在,村里像张英豪这样的30余户困难群众都靠种植香菇脱了贫、致了富。

抱团闯市场

群众尝到甜头后,张德山意识到“独木不成林”,要抱团发展。他下定决心、抢抓机遇,成立德山菇业公司,下设菌种厂,年生产菌种40万斤;木屑加工厂,年加工木屑500万斤……该村90%的农户发展香菇种植及关联产业,种植规模达1200万棒,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使群众足不出户,有活干、有钱赚,并且实现了从庭院种植到现代产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

在张德山的推动下,李斌庄村又注册成立了舞阳县山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障,大大方便了群众生产和销售,保障了收益。合作社的优质香菇,不但在国内有了名气,通过商检部门质量认证,还获得了出口资质,远销到韩国、日本等,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益。

按照“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发展思路,李斌庄村成功招引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本村,并招引福建沿海等地香菇客商建立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香菇的出售价格,新建保鲜库30多座,引进智能化装袋设备,产业得到进一步升级改造。

与此同时,村里邀请河南科技学院技术人员传经送宝,指导新技术、新品种落地增收,提高了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叫响了舞阳香菇品牌,李斌庄村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当好“领头雁”

作为“领头雁”,张德山在发展村庄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抓班子、带队伍,他在村党支部开展“承诺履诺践诺”,每年聚焦3~5件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要事,年初承诺,年底述诺,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张德山还和村“两委”干部自筹资金,对两个自然村主街道进行硬化,组织全村干部群众900余人次,出动大型机械100余台次,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并且牵头协调筹集资金600余万元,铺设巷巷通1.2万平方米、修建雨污管网3800米、铺设柏油路1.2万平方米,改造4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来干,用干部辛勤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经过不懈努力,该村荣获河南省“五星”支部命名表彰。

“正是在部队磨炼的意志,让我有了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发展致富的勇气和决心。”张德山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继续扎根农村、服务群众,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为群众办实事上,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负群众的信任,不辱组织的重托,继续彰显退役老兵的光荣风采。

采访手记

“兵支书”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本报记者仵树大

在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有一个被当地人亲切称为“香菇大王”的村党支部书记,他曾是热血青年,身着戎装,在国防事业中建功立业;退役后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将小香菇发展成了一个富民大产业,让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张德山的故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在张德山的带领下,李斌庄村的小香菇产业不仅富了村民,也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兵支书”身上那种军人的坚韧和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出彩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兵支书”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