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鬼秤”无处藏身淇县纪委监委 监督助力“清风高考”图片新闻息县项店镇公益电影点亮农村夜生活立德树人传薪火洛阳新星“心连心” “豫见新星·和美神都”系列活动举行体育赛事接续举办 登封市打开“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良性互动共建新时代检律关系为文创保护把脉支招厚植为民情怀践行检察担当凝聚同心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建言献策把好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关检警会商凝共识 同频共振提质效协作配合齐发力 共绘司法“同心圆”党建引领促提升开展检察史教育讲座着眼三大机制建设加强统战工作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让“鬼秤”无处藏身
>>  淇县纪委监委 监督助力“清风高考”
>>  图片新闻
>>  息县项店镇公益电影点亮农村夜生活
>>  立德树人传薪火
>>  洛阳新星“心连心” “豫见新星·和美神都”系列活动举行
>>  体育赛事接续举办 登封市打开“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  良性互动共建新时代检律关系
>>  为文创保护把脉支招
>>  厚植为民情怀践行检察担当
>>  凝聚同心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  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  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建言献策
>>  把好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关
>>  检警会商凝共识 同频共振提质效
>>  协作配合齐发力 共绘司法“同心圆”
>>  党建引领促提升
>>  开展检察史教育讲座
>>  着眼三大机制建设加强统战工作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7

立德树人传薪火

--揭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好人现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学生刘昊徒手夺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迹,引发无数网友点赞。而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像刘昊这样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的学生并非个例。如:自强励志、投身公益支教的河南省最美大学生杨月荷,参加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志愿服务的冯琳琳,冲在抗洪救灾一线的河南省防疫抗洪先进个人孙逸冰,在寒风中等待数小时只为将数万元失物“完璧归赵”的朱丽宛……

2024年以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更是好人辈出,除刘昊见义勇为之外,学生刘浩东、袁志杰遇到老师突发心血管疾病,紧急施救并垫付医药费,成功挽回老师生命;学生安邦救助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池鹭;才下研究生考场,直奔“救人战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王叶文为素不相识的患者点燃生命之光。无独有偶,该校果断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还有荆乐天、程一杰……在2024年短短的5个月中,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子的优秀事迹连续受到央媒关注报道,网络互动声量高达一亿八千多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积极的反响。这让很多网友记住了这所年轻但正气充盈的本科院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草木葱茏,必有良田沃土;繁星闪烁,自有皓月长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好人”的不断涌现,绝非偶然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好人现象”。

党委领导机制保障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构建完善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好人迭出的根本保障。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紧扣育人核心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网格化育人行动方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等文件,构建了以“十大育人体系”为经线、以“五大铸魂工程”为纬线的网格化育人模式,逐步形成了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

作为“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5+1”课程联动机制,打造“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注重挖掘具有引领作用的思政素材,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吸引力,推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姚毅说:“广大教职员工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我们要凝聚起‘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师德师风擎旗领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保障。

学校深入开展“牢记育人使命,志做‘四有’教师”“当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最美教师”“十佳道德模范”“感动学校十大人物”等评选表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身体力行,传递大爱,擦亮牧经好人的名片。

“中国秸秆养牛大王”“河南省直道德模范”张卫宪教授用科技擦亮“河南大草原”金字招牌,造福农户千万家;被学生称为“张妈妈”的“十大出彩河南人”张桂枝老师不仅爱生如子,还8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开展科技文化推广传播;“感动中原”十大年度教育人物、“黄河游侠”王喜军老师开展近300次水上义务救援,成功挽救无数人的生命;李艳菊等老师常年牺牲寒暑假休息时间,到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志愿服务,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李建伟老师得知学生考研期间一天要打三份工维持生计,果断转给学生数千元生活费,助力其辞去兼职专心考研;李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开设MTI读书班,数年如一日开展义务辅导,助力学生考研“上岸”……这些“四有”好老师的以身示范,为青年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奉献祖国引路领航,也点燃了学子们甘于奉献、竞相出彩的微光。

榜样聚力典型引路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重在思想引领、榜样选树上下功夫,在扩大宣传、凝聚力量上做文章,着力彰显榜样的力量。

讲好身边故事,让榜样引路更有力度。在平凡师生中探寻不平凡的闪光点,讲好身边故事,传播校园好声音,让典型事迹可学、可颂、可追、可及是学校宣传工作坚持“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的具体体现。2024年3月21日,学院党委宣传部在本校教师的一封感谢信中敏锐发现了学生勇救因突发疾病晕倒老师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联系写信教师,问明事由,立即联系救人学生刘浩东、袁志杰,约定课余时间,深度采访,深挖细节,精准捕捉学生为垫付医药费电话求助“爸,我要救人,快给我转3000块钱”“这是我们能做该做的,相信每个学生看到都会去救人”等宣传切入口,展现危急时刻与死神赛跑救人心切的场景,扣人心弦。而真实、淳朴的语言使向上向善、挺身而出的邻班男生形象跃然屏幕,直指人心,塑造了学生“心向往之、行效仿之”的身边榜样。

解锁“流量密码”,让榜样育人更有广度。学校坚持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充分运用融媒体平台,构建校院联动、合纵连横、立体交互的融媒体育人矩阵。先后遴选“融媒体+育人”工作室试点单位,开设“出彩牧经人”“牧经人物故事”专栏,多平台发声、多形式宣传、多渠道发力,做到重大典型着重报道,先进典型及时报道,好人好事常见新闻。

22级食安3班学生王少优说:“经常看到学校微信公众号、抖音上发布身边同学的好人好事,感觉校园里正能量满满。哪有天生的英雄,只是凡人挺身而出,我和室友被深深感染,也报名加入了郑卫士联合救援队,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会挺身而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校园文化育人沃土

万花盛开起沃土,文明播撒香自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成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好人现象”的滋养沃土。学校长期开展道德大讲堂、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师生学习榜样。如:邀请时代楷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玉滚;全国排爆专家、感动中国人物王百姓;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笑天等国家级英模人物来校作报告,激励学生对标先进。广泛开展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青春故事汇”“牧云大讲堂”“学生成长论坛”“明理讲坛”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中荆乐天捐献骨髓的事迹,那种拿出自己身体一部分也要救助他人的勇气与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别人需要时我也会挺身而出。”夺刀救人的刘昊同学这样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见贤思齐,以行效之。当正能量的“声波”遍布了校园每个角落,“人人知榜样,人人学榜样”的浩然正气充盈了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润物无声中植入学生心中。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志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为生命助力;加入“环手爱”志愿服务队开展四点钟课堂、关爱自闭症儿童;食品专业学生坚持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走遍大街小巷科普安全营养膳食知识……学校无偿献血公益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劳动素质教育‘123’实践育人工程”项目荣获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沃土育芳华,一批批甘于奉献的青年学子,是时代精神的弘扬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展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与生命力。

一个好人就是一颗文明的种子,一个道德榜样就是一座精神丰碑。校党委掌舵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立德树人的教师引路领航,优良风尚氤氲校园,校园沃土滋养学子崇德向善,共同凝聚成巨大的正能量,铸成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精神坐标。感染着更多的青年学生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如春潮涌动,如繁星闪烁,愿为其芒,赓续薪火,势可燎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吴静李欣)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