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万亩小麦示范田的“增产密码”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6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7

十二万亩小麦示范田的“增产密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今年小麦收成不错,品质好,产量也高。”6月4日晚9时36分,汝州市种粮大户孙书祥打来电话,言语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孙书祥年届花甲,是汝州市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在纸坊镇流转土地种植了1600亩小麦,此外还分别全托管、半托管了1万多亩和3万多亩小麦。

纸坊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是豫西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提高土地收益、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2021年,该镇借鉴山东、黑龙江等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党建引领、社社联合,群众入股、年底分红”的模式推行土地托管,从而实现多方受益,探索出了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纸坊镇牛王村的马文山与孙书祥有着一样的喜悦。5月中旬,汝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为他家的小麦测产,结果为:亩产620公斤,比去年增加36公斤。马文山是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带机入社”的社员。他家小麦“一喷三防”,都是由孙书祥的儿子孙涛峰带领植保无人机飞防团队完成的。

除植保无人机飞防团队外,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有社员百余人,此外还拥有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型玉米收割机、自走式直杆喷雾打药机等农机具100多台(套)。5月下旬,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动工建设了1套日烘干量500吨的烘干设备,加上此前建成的日烘干量300吨的烘干设备,该合作社的粮食烘干能力提高到每日800吨。

在牛王村的金色麦田中,竖着一块“汝州市2024年粮油作物(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区”标识牌。从标识牌上的情况介绍和耕种要求,可以窥见示范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密码”。示范区面积1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高水肥地块集中连片,涉及小屯、纸坊、杨楼3个镇64个行政村3.38万户农户,有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此流转土地。

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自种、全托管、半托管的多块耕地就位于示范区。其中,一号示范田位于纸坊镇牛王村,面积3000亩,涉及680户农户;二号示范田位于小屯镇大陈村,面积3000亩,涉及843户农户;三号示范田位于杨楼镇大程村,面积2000亩,涉及644户农户。

在这块标识牌上,详细标注了示范区负责人的姓名,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模式--从全环节着手,开展“精选优种+药剂拌种+一喷三防(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复配)”的技术流程示范。同时,着重强调了精选良种,推荐种植郑麦366、百农207、郑麦3596、新麦26、济麦4号、漯麦8号等优质强筋小麦。此外,对药剂拌种、精细整地、统防统治、强化监测预警、适期收获都有明确要求。

如此看来,在土地托管的基础上,精选良种、运用新技术新装备,对麦田实施精细化管理、统防统治,是汝州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区小麦产能提升的“密码”。

(更多相关内容,详见RIII版)

饱满结实的麦粒,是农民一年的希望

联合收割机出了故障,抓紧抢修

抱起一袋麦子,心情美得就像抱孙子孙女

趁天气晴好,晾晒收获的小麦

装满小麦的卡车,从喷灌设施下驶出

金灿灿的麦粒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出,流进运输车车厢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