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夏秋茶 拓宽增收链图片新闻淇县余庄村 致富芦笋“节节高”柘城县胡襄镇 胡芹村里的新菜品图片新闻内乡县王店镇 甜脆毛桃强镇富民小蚯蚓“串”起循环农业产业链投资80万元养刺猬养鹦鹉走向致富路菊花产业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7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1

商城县

一叶夏秋茶 拓宽增收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尹小剑李振阳通讯员洪兰)小满过后,万物葱茏。5月26日,在商城县汪岗镇韩冲村万亩生态茶园里,几十名茶农肩背茶篓,头戴草帽,忙碌地穿梭在垄垄茶树间,手指上下翻飞,将一片片饱满鲜嫩的茶叶放入篓中。

傍晚时分,在该村万亩茶园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陆续有茶农背着夏茶鲜叶前来交售。

“春茶一周一结,夏秋茶一月一结。以前一年只收一季春茶,现在春夏秋茶这里都收,俺家有十余亩茶园,每年能卖5万多元。”60岁的张秀跟记者攀谈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茶叶一直是韩冲村的主导产业,全村拥有风光秀美的万亩生态茶园,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农户达400余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90%以上。多年来,茶农们以生产绿茶为主,且各自为战,并一直沿袭传统的制茶工艺,加之缺少稳定的销售渠道、叫得响的品牌,种出的茶叶一直卖不上价。

村民们致不了富,年年谷雨后茶园里的茶叶无人问津,如何打破这一现状,让小小绿叶变成“金叶子”?该村能人孙云山决心挑起这份“担子”。

2020年,孙云山在韩冲村成立了万亩茶园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旅融合于一体,建立了农户、合作社与公司的“双绑”机制,并对全村茶园茶叶实行统一加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提升茶叶品质和群众收入,孙云山在茶园推广使用诱虫灯、悬挂粘虫板,对茶园进行绿色防控,杜绝使用化肥。万亩茶园已连续4年农残未检出、重金属不超标。不限量收购茶农鲜叶,随采随收,一举打破茶农只采摘春茶、销售春茶的历史。此外,他还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金刚茶匠”。2023年,“金刚茶匠”牌信阳红茶在第四届中国茶旅大会上,荣获“宜红杯”特级产品奖;同年9月,“金刚茶匠”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并在2024年首届信阳毛尖斗茶大赛中,荣获银奖。

“现在公司以生产绿茶为主,红茶、白茶三头并进,同时研制青、黄、黑茶,实现品类互补。我的宗旨是只要茶农不停采,我们就不停工,计划今年生产160天左右。”孙云山坚定地说。

通过收购夏秋茶,韩冲村万亩茶园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大提高,仅收购夏秋茶一项,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曾经无人问津的“废叶”,摇身一变成为“金叶”,夏秋茶成了“香饽饽”,既充分提高了茶资源利用率,也带动了茶企茶农再增收,让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脚踏实地把事干好,持续提升茶叶品质,让乡亲们都能因茶受益,一直是我不变的初心。下一步,我要在研制速泡茶包、茶旅融合上下功夫,以茶带旅、以旅富茶,让片片茶叶不浪费,让更多游客来韩冲观光打卡。”谈起未来的发展,孙云山充满信心。

近年来,商城县充分发挥省级出口高山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高山茶)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引导茶产业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传统茶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丰富茶产业结构,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效益。春季重点开发高档绿茶,将中高端绿茶占比提升至40%以上,同时开发高档红茶,满足高端消费市场需求;夏秋季重点开发炒青茶、红茶、黄茶和白茶,占领低端茶市场。同时,投入2000万元建设抹茶加工厂一座,可年生产抹茶300吨,有效解决夏秋鲜叶浪费问题。

截至目前,该县茶园总面积23.5万亩,年产干茶530万公斤,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2亿元,3万余户12万人因茶有了稳定收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