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郭营战
6月12日早上8时,汝州市庙下镇小寨村北侧的东都粉业展厅内,工作人员张晓蒙等人已坐在电脑桌前,打印头天晚上直播间转过来的订单。
“一共9000多张单子,今天上午必须全部打完快递单发货。”张晓蒙说的单子,是该公司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的直播团队以及全国100多位网红每天直播带货转过来的订单。
东都粉业的展厅有上下两层,每层300平方米,一楼展厅的货架上摆满了公司生产的粉条、粉丝、酸辣粉等产品,有数十种之多。展厅外,3家快递公司的运输车辆陆续到达准备装货。
作为一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河南东都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涵盖粉条、粉皮、粉丝、酸辣粉四大系列60多个品种,年产粉条8000吨、粉皮3000吨、米线2500吨、酸辣粉5000吨,产品销往国内6省37市,并出口到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等国。
“我们在线上平台开了11个网店,去年销售额800多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下半年应该会更火爆。”展厅线上业务负责人刘俊霞说。
庙下镇副镇长冯海军介绍,目前,庙下镇全镇已培育甘薯加工企业73家,年产“三粉”(粉面、粉条、粉皮)制品18万吨,年产值19.5亿元,带动从业人员9000余人,形成加工专业村9个,已成为我省最大的甘薯加工生产基地和豫西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三粉”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粉”产业联动甘薯生产基地
当日上午11时,太阳热辣辣的,小寨村南侧的大片庄稼地里,绿油油的甘薯苗已长出半尺长的秧子,种植大户吴程冰正戴着大草帽弯着腰查看除草效果。
“前几天刚打了一遍除草剂,现在薯苗长势不错。”吴程冰说。
吴程冰是甘薯种植大户,每年种植甘薯都在300亩以上,今年增加到了360亩。
像吴程冰这样的甘薯种植大户,周边村子里还有5户,共种植甘薯2000余亩。除了大户,还有小规模的种植户数千户。每年甘薯收获后,当地农户或直接将甘薯卖给“三粉”加工企业,或自己磨粉卖粉面。
庙下镇不仅是“三粉”产业基地,也是重要的甘薯生产基地。“除了春地甘薯,麦茬甘薯正在种。今年的甘薯种植面积还会不少。”冯海军说。
甘薯脱毒育苗中心“高大上”
走进小寨村西南侧的甘薯产业园甘薯脱毒育苗中心,只见150座大棚相连成片,2座玻璃温室大棚比足球场还大,蔚为壮观。
走进一座育苗大棚,十几名村民正蹲着剪苗。攀谈中得知,她们4月12日就开始剪甘薯苗并进行销售。“‘五一’前后是春地甘薯种植高峰期,现在是麦茬甘薯种植的高峰期,园区每天都有五六十个村民来剪苗、扎捆。”一旁的记账员程铁来说。
指着不远处的宣传牌,程铁来脸上满是自豪:“我们这个甘薯产业园是村里的集体经济。可别小看这个产业园,它背后连接的都是全国知名的科研院所,比如商薯19是由原商丘市农科所培育的,济薯25是由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这个基地是河南科技大学一手扶持的,牌子硬着呢!”
围绕提升甘薯种植水平,汝州市与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科研技术力量,筛选甘薯主推品种,提纯复壮脱毒种苗,同时,还聘请全国甘薯著名专家负责品种繁育、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工作。
从种苗培育到甘薯种植,再到蓬勃的“三粉”产业,如今,借助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庙下镇形成了甘薯种植、加工、“三粉”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施策,在‘合’上求突破,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在‘建’上见成效,规划建设粉制品产业园区;在‘新’上创效益,走高端发展之路,让‘三粉'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为乡村振兴添新彩。”庙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史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