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连车间“串”起产业链慰问送真情帮扶助“三夏”引入法治副校长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桃花源”里的“领头雁”升腾“烟火气”点亮“夜经济”手机变砝码巧辨黑心秤服务“三夏”生产 确保颗粒归仓李向东返乡创业养甲鱼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4

永城市益农农业发展种粮大户种植订单小麦

田间连车间“串”起产业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李燕见习记者陈炫羽通讯员张朋)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满目金黄的麦田麦香扑鼻。6月7日,永城市苗桥镇孟庄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0余台收割机分散在各处麦田中穿梭收割。地头上,一股股麦流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进入提前准备好的运粮货车里--这是永城市益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农农业)正在收割订单小麦。

看着实打实收的数据,益农农业种植部主管郭彪算了笔账:今年平均亩产1200斤,比去年高一些,加上优质专用小麦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1元左右,每亩增收大约120元。

去年,益农农业流转6400亩土地种植小麦,并发展种粮大户种植订单小麦2.4万亩。根据订单企业需求,益农农业向种粮大户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地里的小麦还未下种便已有了“主”。

“看,麦子品相好,价钱差不了。”郭彪站在田埂上,审视着翻滚的麦浪,给出了新麦收获后的去向,“麦收期间都是好天气,这些新麦不需要晾晒,地头装车后直接就送去订单企业。”

让郭彪踏实的,是一条田间连接车间、小麦就地转化的全产业链条。

在永城市华冠面粉有限公司厂房门口,孟庄村驶来的运粮货车排成了长龙。厂房内,液压翻板将一辆辆货车顶起,小麦倾泻入粮坑,提升机运到厂房顶端,经自动过筛、初清后进入生产车间。这些优质小麦随即在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清、二清、润麦、入磨……直接变成饺子、面包等各类专用粉,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一个村里可能种植十几个小麦品种,收购起来很难区分,不利于专用粉的生产。”该公司车间主任张丰收说,现在企业与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直接“牵手”,根据需求专种专收专用,实现了双赢,“我们现在每天消耗新麦1000多吨,种粮大户不愁好麦卖不上好价,我们的专用粉品质也有了保障。”

这样的模式在永城市并不少见。作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该市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基础扎实,小麦产量常年稳定在18亿斤以上。多年来,永城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部署,大力推进优质小麦“四专”工作,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探索出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的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不断调整优化小麦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推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实现绿色高产高效,持续拉长小麦制品全产业链条,助推农民增收、企业见效。

在永城市,一粒粒小麦“吃干榨尽”后,纷纷成为优质专用小麦粉,身价倍增。依托优质、高产、丰富的小麦资源和全产业链条,该市已形成规模以上面粉食品企业83家,年产值近2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国面粉城”,“永城面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大粮仓”向“大厨房”“大餐桌”迈进的步伐稳定而铿锵。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