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领着种葡萄透心甜野生连翘变家养图片新闻草炭养地糖醋杀虫雇个“田保姆”轻松把钱赚秸秆作画点“草”成金林下养鸭产值近亿图片新闻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2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8

秸秆作画点“草”成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许昌市建安区非遗传承人杨丽,凭借制作麦秸画这门祖传手艺,走上深圳国际文博会的舞台,现场订单突破百万元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李晓宇周红雨

普普通通的麦秸,在匠人的巧手中,却能变成栩栩如生的画作。许昌市建安区的杨丽,就是一位出色的麦秸画匠人。凭借制作麦秸画这门祖传手艺,她走上了深圳国际文博会的舞台,作品一经展出,便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6月12日,在建安区五女店镇老庄陈村,许昌市非遗项目(麦秸画)传承人杨丽正在对作品进行染色。提起刚结束不久的深圳国际文博会之行,杨丽激动地告诉记者,此次文博会展出了她的两幅麦秸画作品,分别是《福》和《听琴图》,受到了参会客商的喜爱,现场达成八幅作品的意向订单,订单总额突破百万元。

“制作一幅麦秸画,往往要经过蒸、刮、贴和剪、刻、绘等十几道工序,而《听琴图》的制作更是难上加难。”杨丽介绍说,麦秸画《听琴图》价值十几万元,以宋徽宗的工笔画《听琴图》为范本,她带领团队历时半年、用了两万多片麦秸片才制作完成。

杨丽从小便耳濡目染地跟随外婆学习麦秸画的制作,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她又将国画、烙艺、书法、篆刻等融入麦秆画制作。她制作的麦秸画《关公》,获得了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三等奖。

去年7月,杨丽成立了杨丽麦秸画工作室。工作室的七名成员都是普通农民,出于对麦秸画的热爱而汇聚在一起。在杨丽的传授和指导下,这些原本没有任何麦秸画制作功底的工作室成员,如今都已经能制作简单的作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麦秸画制作技艺,把麦秸画的烙画工艺和丝织的缂丝工艺结合,把麦秸画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杨丽表示,“同时,积极拓展营销渠道,为更多喜欢麦秸画的人提供学习和体验的平台,让麦秸画走进千家万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