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扎古镇产业兴(半东篇)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5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1

半扎古镇产业兴(半东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关帝庙大戏台右后侧是文昌阁

抗日将军戴民权故居

半扎古镇的清晨,是万泉河石板桥旁那座石龙嘴汩汩流淌了千百年的甜水叫醒的。

6月16日,一场令人喜极而泣的大雨,痛快地泼向干得冒烟的土地,浇灌着半东村新农人李贯甫那颗火烧火燎了半个多月的心。

“焦死了。”说起麦收后种秋这些日子的心境,李贯甫用了极具汝州味道的这三个字,言简意赅。

李贯甫今年47岁,早年间曾和妻子任巧芝一起在北京讨生活,赚得第一桶金后回到家乡汝州市蟒川镇半东村,开始学种地。凭着勤学好问、敢想敢干、不服输的劲头,他成了汝州市“十佳农民”,创办的汝州市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升级为国家级示范社。

在这个麦收季,李贯甫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6月6日上午,我们到访半东村时,新奥燃气的工人正在施工。李贯甫说,通气后,日烘干粮食的能力将提升到700吨。

眼下,李贯甫种了1827亩地,托管的土地有3700亩,关系到半东、半西、柏树、戴湾4个村的560户人家,“乡亲们对我很信任,因此我不能辜负了他们的重托”。

作为新农人,李贯甫种地讲科学,在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高产,确保农民与合作社双赢。以小麦种植为例,半东、半西等村普遍亩产在900斤左右,实行土地托管后,深耕细作、统收统种,亩产可达1300斤,增加了30%。

此外,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有机杂粮也名声在外,其产品色泽好、香味浓、销路畅,每亩地的收益比种小麦提高30%~40%,为社员带来的收益可观。

除了种植业,今年,李贯甫又投资建设了一座养羊场,从一家公司以抄底价买了698只母羊,不久前,3天繁育了47只小羊羔。李贯甫认为,虽说眼下养殖业行情低迷,但他抄底入市,做的又是繁育,前景不会差。

“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农业托管、种子、农药、饲料、化肥”,在定制的一座壁挂石英钟的表盘上,李贯甫特意打上了河南贯甫东林农牧有限公司的发展愿景。

半扎古镇虽名为镇,但实际上是由半东、半西两个村组成。走在那条古老的石板路上,细细一数,有4家挂着王姓招牌的油坊,分属同门四兄弟。

王凯凯、33岁,是王现民油坊的第三代传人,接手管理油坊已有7个年头。“这盘石磨是专门磨香油的,纯手工。”王凯凯说,这盘箍着铁圈的石磨是她爷爷当年用过的,少说也有八九十年了。

石磨香油是一种传统的香油制作技术,其特点是以低温、低压的方式研磨芝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香油中的芳香物质及功能性营养成分,香气浓郁、口感独特。如今,这盘历经风雨的石磨,除了做石磨香油时会缓缓转动外,其他时间全都交给了液压榨油机、榨滤一体榨油机。

半东村还有一位名人,董跟党,今年69岁,人送外号“活字典”。自2007年担任义务文物保护员以来,他的眼里和心里,装的全都是半扎古镇的宝贝--清代乾隆二十年的戏楼、山陕会馆、关帝庙、文昌阁和明代的双拱石桥、汉代的古墓群……董跟党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链接

半扎古镇,曾是宛洛古道上的商旅重镇,也是万里茶道河南段的10个遗产点之一。

17世纪,中国茶叶在西方受到青睐。在山陕商人助力下,使古夏路、三鸦路向北延伸至今天的蒙古、俄罗斯直至欧洲,形成了连接中欧的万里茶道。

这条国际贸易大通道,扬帆于风光旖旎的南国水乡,跋涉在山河壮美的中原腹地,奔腾至气象雄浑的塞外大漠,绵延1.4万公里,繁盛200多年。

2022年9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万里茶道河南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王凯凯与老石磨合影

◀说起公司发展愿景,李贯甫头头是道

▶半扎古镇还有一宝--上水石

▼养羊场繁育发展目标,今年年底存栏达到1700只

明代双孔石桥右侧的山石上,留有万里茶道商队大车的车辙印痕,深达20厘米

不仅住得宽敞,还要住得漂亮。这户人家正在进行水包砂施工,完工后的外墙立面,将呈现大理石模样

这一车小麦是运往汝州牧原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