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乡村“电”亮幸福生活红色基地 红歌嘹亮好榜样激发振兴力量图片新闻支部联建 礼河村由穷变富表彰老党员 做好“传帮带”图片新闻山化枢纽连霍高速跨线桥通车《又见鸾鸟起舞时》栾川开机近期降水增多,多地旱情有望缓解注意防范农田渍涝害智寻泡桐生产最优解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72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02

智寻泡桐生产最优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国强民要富栽上泡桐树

“乐器之乡”奏响“泡桐之曲”。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能听到不时传出的琴瑟之音。墨武琴小院里,90后斫琴师徐亚冲正在为古琴精心制作面漆推光,再有四五个月完工后,这批琴将远销海内外。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的泡桐新品种,其生长速度快、木材的密度和白度都得到了提升。在制造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音板的时候,可用一块泡桐板儿制成,乐器的音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品附加值得到最大化。

如今,一架优质古筝,国际市场可以卖到30万至40万元。仅在兰考县,一年的经济效益就达到了100亿到200亿元。兰考县利用泡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民族乐器企业200多家,生产古筝、琵琶、古琴等多个品种,形成了集泡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对于钟情泡桐的原因,范国强提起了焦裕禄和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蒋建平教授:“焦裕禄精神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很深--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蒋建平教授的关心和支持是我带领团队前进的动力。”

多年来,范国强教授团队用先进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开展了泡桐基础生物学、良种选育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善的泡桐遗传信息平台;阐明了泡桐速生和丛枝植原体抑制泡桐先天免疫反应分子机制,引领世界泡桐生物学研究方向;首创了泡桐定向选育良种新方法,选育出豫桐系列4个速生抗病泡桐新品种,攻克了泡桐种苗产业“芯片”难题;研发出环境友好型桐材脱色、桐木加工及高端家具和民族乐器音板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泡桐产业升级“卡脖子”问题。

这些成果在河南、山东和广西等6省区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贡献了泡桐力量。

工作30多年来,范国强获奖无数,普通的泡桐更新迭代,扎根中原大地。“要干成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成果都是我们团队力量的结晶。”范国强说,“我始终坚信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范国强的办公室里有三多--资料多、方便面多、衣帽多。范国强长年以实验室为家,加班、熬夜是常事。“我刚加入团队时,第一顿白水煮面条就是跟着范老师吃的,后来发现,这是范老师的常态。”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青年教师、范国强泡桐生物学研究团队唐雪飞说,“范老师多年来醉心泡桐事业,心怀泡桐梦想,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播撒绿色希望,带领团队在泡桐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一棵树,一生情。范老师一直以他的实际行动阐释着农大人厚生丰民的情怀与责任。”

“先做人再做事”,这是范国强在每周实验室例会上都会跟学生们说的话,“泡桐属性坚韧、耐腐蚀。我们不管环境如何,都要保持自身清正,不走歪不变形,这是农大科研人的‘初心’!”

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呵护,范国强处处作出表率,每天早上7点就备课、教书、做实验、写论文,直到深夜十一二点回家,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每天晚上步行回家的半小时,是他一天中唯一的运动与放松。

山水依旧,沙丘不再。代表焦裕禄精神的泡桐,与继承焦裕禄干劲的乐器产业已在兰考大地深深扎下了根。如今,范国强也像泡桐一样扎根中原大地,继续钻研学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