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区群众搬出新生活合作社里“丰”景好图片新闻农民变“股民” 年年有分红一产优 二产强 三产兴建设智慧粮仓保障粮食安全剖析行业热点问题探索棉企创新路径“斤斤计较”确保农民卖上“放心粮”创建“五星”支部 村里变了模样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72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02

合作社里“丰”景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武芳胡晨

“黄总,你们的水果番茄口感太好了。再给我准备10箱,一会儿去拉!”

“西红柿罢园了,摘不出来了。西瓜、甜瓜正吃,我摘几箱咱尝尝……”

6月27日一大早,鄢陵县大力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涛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客户订单接踵而来。

据了解,位于马坊镇马贡村的大力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经过几年发展,该合作社先后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河南省示范家庭农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等荣誉。

走进合作社,只见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棚内“丰”景正好:瓜蔓郁郁葱葱,一个个西瓜、甜瓜犹如一颗颗碧绿的翡翠挂满藤蔓;一穗穗玉米正在扬花,再有十来天就能吃到免煮玉米;一株株西红柿苗已经干枯,经过休整轮作即将种下新的幼苗……

“口感好、甜度高,每天来的顾客让工人应接不暇。”黄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随手摘一个西瓜对记者说,别看这瓜小,它可是“身价不菲”,刚上市的时候6元一斤都抢着要。

缘何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黄涛说,自己是农村人,一直觉得干农业大有可为。他的想法和几个在外闯荡的朋友一拍即合。2013年,他和4个朋友一起投资170多万元,创办了大力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土地,种植黄瓜、豆角、青椒等反季节蔬菜。

“那时候,为了销售蔬菜,我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凌晨两三点去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上卖菜。大伙儿和我一起坚持,熬过了那几年困难的日子。”黄涛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多方学习考察,黄涛认为,培育出高品质的农作物品种,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是一条可行之路。2017年,他将种植范围由单一的反季节蔬菜种植改变为可采摘果蔬种植,并陆续增建了14座冬暖式大棚和普通塑料大棚。

想挣钱,种特色果蔬就不能“按套路出牌”。黄涛带着社员一起前往上海、杭州、山东寿光学技术,与寿光当地技术人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了水果番茄等品种。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农谚最为质朴,也切中要害。在黄涛看来,好的种子是确保产量的关键,是保障农业收益的基础。在品种选择上,他们非常慎重,先后与日本井田、上海惠和、天津凯瑞特、浙江微盟等国内外种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水果番茄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因其口味浓郁、汁多肉厚、口感极佳,集安全、优质、健康、品相于一体,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黄涛说,想要种出最好吃的果子,就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它们,他们研制出健康营养的专属有机肥配方,通过在土壤里增加有机质和矿物质的方式,调理土壤营养结构,这样不仅不会透支土地养分,还可以保养土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下一步,合作社将通过循环利用,绿色种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式,让一产供二产,二产拉一产,一产二产融合发展,使得一产更有奔头、有干头、有盼头。”黄涛充满信心地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