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式和儿子比种桃“零彩礼”婚礼 喜庆氛围一点也不少图片新闻敲锣打鼓 迎“中国好人”回老家崇德向善 擦亮渠首“道德名片”图片新闻千口镇里好“食”光全国首家康复医学博物馆(筹)在内黄县落成“她力量”助力创新转型发展一起做手工 培养邻里情小山村奔上“茶旅”振兴路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75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05

老把式和儿子比种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张旭长

7月3日上午,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街道潘庄村一处占地30亩的桃园内,一帮游客手提竹篮,穿梭于桃林之中,摘桃、品桃。桃园主人张学周和父亲张洪耀忙着为游客采摘的桃子过磅、装箱。

现年74岁的张洪耀于40年前承包了村里10余亩不保墒、不存肥的沙土地开始种桃。经他多年精心改造,这块土地越来越肥沃,桃子亩产达2000余公斤。张洪耀也由此成了当地出了名的“桃把式”,不仅自己创业有成,还经常给其他桃农传授种桃技术,带动全村上百户群众种植桃树,潘庄村也由此成为方圆有名的种桃专业村。

现年51岁的张学周原是一家建筑企业的技术员,10余年前在工地摔伤了腿,行走不便,开始跟着父亲在家经营桃园。和张洪耀整日劳作不一样的是,张学周一有空闲,就借助书本、网络学习桃树种植技术。

在他们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10亩桃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天长日久,父子二人在种桃理念上不断发生冲突。儿子认为父亲的种桃观念太陈旧,已不适应市场,而父亲对儿子的种桃新观念新方法不接受。最后到2018年,张学周与父亲“分道扬镳”,流转了30亩土地,自己种桃,和父亲比拼一把。

张学周流转土地的第一年,直接引进了10余种果实不同时段成熟的桃树,并一改过去大树冠种植模式,进行宽行距、窄株距密植栽培,还将每棵桃树主干两侧的长枝全部修剪到50厘米以内。

张洪耀对儿子的做法不解,张学周给父亲解释道:“桃树株距虽然只有2米,但树杈短了,加上行距宽达6米,不仅有利于通风,而且机械化作业也方便了。过去一亩地只能种植60棵桃树,现在可种植180棵,仅此一项桃子产量就提升三倍以上。”

到了第三年,桃子进入了结果期,张学周的桃园里,桃树开满了花,很多枝丫都顶着三五丛花苞,每丛花苞都结出了5到6个小果实。正当张洪耀夸赞张学周的桃树坐果多时,张学周却没有刻意追求产量,而是将每个枝丫上只留下1到3个果实,其余全部疏掉了。

这次,张洪耀更看不清儿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他没有再去过问,而是继续精心侍弄着自己的老桃园。自从儿子另立门户以来,不甘认输的张洪耀专门请了一个村民来帮忙,购买鸡猪牛羊粪便,高温混合发酵育肥,补充土地肥力,并且定期除草、修剪,像照料孩子一样管护着桃树。他要积蓄力量,和儿子比个高低。

2021年6月桃子开始成熟时,张洪耀父子的果园同时迎来了收获季,儿子桃园里的桃子明显要比老桃园里的大上一圈,口感也更好。老桃园尽管桃树轮廓大,但桃密、果小,平均亩产约2500公斤,售价也要低一些。新桃园桃稀、果大,平均亩产在3500公斤,桃子更好卖,售价也要高一些。儿子完胜父亲。

“俺这些年的技能可不是白学的。”张学周对父亲说,“你忙着育肥时,我请来了专家,测土配方,定制了一批补充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另外,果实太密发育就不好,养分就上不去,长不好的桃子客户不买账。”

今年桃子成熟季,父亲桃园平均亩收入3500余元,而儿子桃园的桃因多品种且成熟期不同,可从6月一直卖到11月,预计平均亩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

“看来搞农业不光要有老经验,更要有新技术,我也这把年纪了,老桃园明年就交给你打理吧,我给你打个下手就行啦!”张洪耀一番话说完,父子俩哈哈大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