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公益红娘聘书本报记者李梦露摄
□本报记者李梦露冯佳志
今年五月,红娘闪秋连收到了一封新聘书,博爱县文明办和妇联聘请她加入公益红娘工作室,正式成为一名公益红娘。
公益红娘工作室是由博爱县文明办、县妇联牵头成立的红娘“正规军”,成立一个多月来,一共收编了18位女将,其中不仅有闪秋连这样的资深红娘,也有具备相关经验的志愿者,她们一起加入了为全县单身男女青年义务牵线搭桥、传播婚嫁新风的行列。
红娘闪秋连的理想
7月13日下午六点半,刚安排好一对单身男女见面的闪秋连,就骑上电动三轮车,匆忙来到博爱迎宾馆,观看公益红娘工作室在此举办的公开相亲活动。
闪秋连是博爱县清化镇西关村人,今年48岁的她和爱人一起经营钢材生意,业余热衷于当红娘,十几年来撮合成功了50多对新人,近两年还借助互联网开直播、建群说媒,红娘事业做得远近闻名。
在其他人看来,闪秋连这个红娘当得有点“特别”、有点“轴”。
她给人做媒不仅不收受一分钱,还经常给自己撮合成功的新人包红包。她说媒时既不偏向男方,也不偏向女方,有时双方都同意的彩礼和陪嫁金额,她也要视实际情况往下压压价。
闪秋连觉得,结婚主要看的是人品,高价的彩礼和陪嫁并不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就算婚前勉强协商好了,婚后紧急用钱时,也很可能会引起互相猜忌,反倒成为婚姻生活的隐患,她见过很多这样的夫妻了。
很多人感激闪秋连的公正和真诚,但也有人不理解这种“多管闲事”。她撮合的一对新人甚至刚结完婚就把她“拉黑”了,伤心之余,她依旧“执迷不悟”。
“我当‘红娘’不图钱不图名,图的是实现我的愿望,让年轻夫妻哪怕白手起家,也都能齐心协力地经营出和谐美满的生活。”闪秋连说,她和丈夫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也想传播这种美好。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这理想看似简单却不易实现。近年来,婚嫁中高额彩礼的风气愈盛,情感和金钱本末倒置,闪秋连深感个人力量微薄,努力多年却仿佛距离理想越来越远,她也无数次想要放弃做红娘。
“闪秋连们”成为婚俗改革新锚点
闪秋连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理想主义伙伴一起并肩作战。
2021年以来,我省按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开始组织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设立33个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遏制婚俗陋习、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博爱县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之一,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婚俗改革,公益红娘工作室就是一个有益尝试。
闪秋连的理想时代好像来临了。
公益红娘工作室成立还不到两个月,就吸引了县里两千多名单身男女前来报名,日均登记信息80多条。公益红娘与他们进行谈话、匹配后,安排见面相亲。
与此同时,公益红娘们以引导单身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为己任,在工作方法上各有所长。
张丽和闪秋连一样是资深红娘,她记性好性格好,擅长牵线搭桥、以诚动人;曹爱梅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擅长婚前教育辅导;司趁趁曾是县婚姻登记处的志愿者,擅长调解婚姻问题,用实际案例警示高额彩礼的危害;陈宝霞是县国学会义务老师,定期开讲诸子百家格言,对相亲男女及其父母进行家风教育,以文化人……
“我们对来报名相亲的男女都是一对一长期跟踪服务,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再挑剔的人也能被我们‘焐热了’。”陈宝霞说。
这些公益红娘里,来自月山镇上庄村的刘存利就是因为深受家风教育课程的影响,在自己嫁女儿时以身作则拒绝彩礼,之后主动申请成为公益红娘,还拉来本村其他有单身子女的妈妈们一起听课学习,更新思想。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红娘是婚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说一次媒影响着一对男女,牵动着两个家庭,在引领婚俗改革中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
博爱县妇联也看到了这一点。今年以来,他们向全县发出号召,组建起超过600人的红娘队伍,其中包括专业红娘、各村妇女主任和众多热心妇女群众。
“我们分别在县城、乡镇层面建立起信息平台,把红娘队伍纳入进来,方便她们沟通相亲信息。”博爱县妇联工作人员侯成玲说。
新的红娘队伍在九街社区的博爱县红娘队伍培训基地里,由资深红娘教授相亲资料收集整理和匹配的技术经验,由焦作师专的家庭教育讲师教授的家庭经营、婚前辅导,由民事法庭进行的高额彩礼纠纷案例宣讲等,这些课程正在常态化开展。
闪秋连的伙伴们越来越多。未来,她们将成为博爱县婚俗改革、树立婚嫁新风的新锚点,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辐射影响每一个博爱群众的婚育观念。
政策护航公益红娘“甜蜜事业”
公益红娘工作室就坐落在博爱迎宾馆内,迎宾馆不仅为工作室提供了场地,还推出了针对符合婚嫁新风的先进模范新人的各种优惠政策,如打造专门的婚宴场地免去场地租借费,只收取宴席费用等。
红娘在前方冲锋陷阵,政策在后方撑起大伞。博爱县内,像迎宾馆这样针对婚嫁的关爱礼遇政策还有很多。如县卫健委指导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关爱对象减免多项检查费用,对未婚青年提供就业帮扶等。截至目前,博爱县已举办19场线下招聘会和4场网络招聘会,帮助500余名青年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提升了他们在婚恋交友中的职业优势。
与此同时,各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理事会成为本村红白喜事的执事团队,对新人彩礼问题亲自说和、参与辖区群众的婚宴筹办等,既为群众分忧解难,又能严格把控婚宴各项标准,有条件的村还会建设“乡村食堂”,配备统一的锅灶厨具,为婚宴节省极大成本。
位于博爱县城区中心的九街社区就是用废弃厂房改造成了乡村食堂,现在已逐步配备厨具设备,用婚宴规格的“统一化”去除婚宴标准的“差异化”,消除攀比的环境和风气。
“我们博爱人办婚宴喜欢吃水席,其中我们九街水席最受欢迎,很多厨师都出自我们这里,这里的水席历史悠久、菜式丰富,有八凉菜、八小碗、八大碗共24个菜式,同时成本低廉,每桌能控制在200元左右,既符合移风易俗要求,又能弘扬水席文化,一箭双雕。”九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爱军说。
没有了攀比的环境,如今九街社区一万多口人,有一半以上的家庭结婚都会选择水席,每到办婚宴的时候,那热闹的氛围让李爱军感到好像回到了从前。
为红娘找回“理想”,为未婚青年“搭桥”、为高额彩礼“降温”……博爱县由红娘入手,用政策护航,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婚俗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