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片一实践激发主题党日新活力党建与业务无缝对接 赋能审计高质量发展“老板”回乡经营村庄议事亭里村事村了逐村观摩学经验 整乡推进促振兴找差距寻对策鼓干劲图片新闻图片新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8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17

“老板”回乡经营村庄

--记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火星庙村党支部书记陈富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口本报记者曹相飞通讯员陈春良周艺文/图

●1971年5月出生

●2012年6月入党

●2014年1月任火星庙村党支部书记

●2020年荣获卧龙区“五一劳动模范”、明星村党支部书记称号

●2021年当选南阳市人大代表,荣获南阳市十佳支部书记

种植大棚内,陈富成(右一)察看8424西瓜生长情况

“10年前,我们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村内道路年久失修,人居环境杂乱不堪,产业发展没有方向,乡村人才不断流失,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如今,8424西瓜供不应求,艾草产品远近闻名,名优月季远销海外,村里环境美了,村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7月12日,在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火星庙村平展整洁的村道上,村党支部书记陈富成边走边说。

是什么“秘诀”让这个后进村变成了“明星村”?答案就在火星庙村“能人支书”陈富成身上。

返乡回村带领群众创业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陈富成,果断响应蒲山镇党委的号召,放弃在外的优渥条件,带着要让老家大变样的想法,毅然返乡回村,踏上了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栉风沐雨、倾力创业的奋斗征程。

“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定要学会两手抓、两条腿走路。”这一点,陈富成颇有心得,他在品牌打造和特色挖掘上下足了功夫。

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富成接触到品质好、销路广的8424西瓜,他和村“两委”干部多方走访求证,发现村内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该产品种植。“看准了、想好了,就马上行动,机会不等人。”为了承接浙江的种瓜大户,他和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流转土地,争取资金,修路打井,用真心诚心感动了浙江客商,他们动员亲戚朋友到火星庙扩大生产。目前,全村8424西瓜种植面积800余亩,经过近几年的推广销售,已经成为当地产业的对外“金名片”。

特色产业实现村强民富

“这土生土长的好东西怎么才能更好地卖出去,让父老乡亲挣到更多的钱。”刚当上支书的时候,陈富成总是望着零散种植的月季、艾草沉思。

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里的产业,陈富成和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兴建扶贫车间,并多方奔走协调引进4家艾草加工厂,现今艾草产业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就业320余人。此外,他带领村干部多次上门邀请十里八乡的“土专家”“田秀才”指导月季种植,打造3家种植基地,种植月季500余亩,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近几年,通过投资、租赁、发展特色产业等举措,火星庙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无到有、从渠道单一到方式多元的转变。

“我在这儿工作3年了,旺季的时候一个月拿过6000多元,平常每个月也能拿到近3000元。在这儿上班离家近,既能接送孩子,又不耽误挣钱,美气哩很!”在火星庙村艾草加工车间,村民王玉敏高兴地说。

8424西瓜、艾草产品、名优月季让火星庙村村民的腰包更鼓了,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了。

党建引领绘就幸福底色

“过去刮风满天灰,下雨满脚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到夏天,苍蝇乱飞,别提多糟心了……”看着眼前小游园的花红柳绿、凉亭走廊,村民张明顺感叹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天壤之别”。

为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如画乡村,陈富成带领村“两委”自行筹措资金300余万元,整修道路14公里,修建桥梁3座、涵洞5座,彻底解决了交通问题;栽植绿化树木8000余棵、果树3000余棵,实现了“村庄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建成5座污水处理站,全村铺设污水管网50余公里;投资80余万元,清淤扩挖废弃坑塘,修建凉亭步道,原来人们捂着鼻子走的地方,现在变成了风景区、小游园,群众锻炼有了好去处。

“以前我们都羡慕城市里的生活,现在农村空气清新,乡风文明,每天早上打开门心情都很舒畅。”陈富成介绍说,因为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不少在城里买了房子的村民,现在又搬回来住了。

集体经济从一无所有到蓬勃发展,人居环境从垃圾遍地到满村绿茵,脱贫户正陆续发家致富,2023年,火星庙村创建成为“五星”支部……一系列巨大的变化,见证了一位基层干部拳拳为民的赤子之心。

采访手记

归雁领航振兴路

□本报记者曹相飞

乡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能带富一方天地、造福一方百姓。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火星庙村党支部书记陈富成作为一个经商成功人士,心系故里,扎根土地,积极奔走,打造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陈富成始终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默默在岗位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职尽责做好村里的“当家人”。他只是无数奋斗者中的一员,以他为代表的广袤乡村的“领头雁”们,初心不忘、责任在肩,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将村庄的发展变化、百姓的需求谨记在心,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