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梦露赵博
7月19日,中牟县万滩镇关家村稻草人农场的连栋大棚里,水泥浇筑的地面上,一行行番茄、黄瓜秧苗整齐地栽种在笔直的种植槽里,沿着白色的细绳向上攀爬。没有土壤的映衬,也少见飘浮的尘土,整个大棚空间格外清新明亮。
“这是我们农场的无土栽培试验田,目前已经尝试了三年,效果很不错,很多客户反映这样种出的番茄、黄瓜味道更好!”稻草人农场的生产技术经理马勇斌说。
远离土壤,蔬菜瓜果更加美味
什么是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等来栽培作物的种植方法。”河南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肖怀娟解释说,她所在的河南农大设施蔬菜栽培团队长期致力于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方面的研究,在无土栽培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传统种植模式中必备的土壤,其实只是作物生长的介质之一,研究证明,只要为作物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即便没有土壤可以附着,作物仍旧能茁壮成长,这就是无土栽培方法的核心。
按照栽培介质的不同,无土栽培又可以分为基质栽培、水培和气雾栽培等,稻草人农场试验的方法就属于基质栽培法。
稻草人农场2018年开始蔬菜种植,主营有机蔬果种植,目前一共有10个日光温室、60个塑料大棚,还配备有不少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但涉及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他们也很谨慎。
“毕竟是刚接触这项技术,考虑成本,我们只是简单改造了环境,在原来的大棚里挖出种植槽、铺上地布,往种植槽里放入由草炭、珍珠岩、蛭石混合的基质,搭配滴灌进行半自动水肥供养,水肥配比和品种选择都是河南农大专家推荐的适合无土栽培的方案。”马勇斌说。
实际应用下来,马勇斌发现,无土栽培的蔬菜并没有想象中的“敏感”和“矜贵”,虽然多投入了基质成本,但比起传统土种方式,作物长势更好,秧苗更壮,抗逆性更强,用药更少,过程更有机。
无土栽培仿佛打通了作物的“任督二脉”,激发出它们更大的潜力。像鲜食番茄和黄瓜这样的果菜类作物,采收期就决定了产量,因为作物长得好,采收期也更长了,每亩每茬大概能增产10%,甜度更高,品质明显提升。
“之后我们要加大投入,加装河南农大专家研发的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循环系统,更大程度地提高种植效益。”马勇斌说。
打破限制,无土栽培潜力巨大
无土栽培种种优势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机制在起作用?
“土壤中潜伏着很多真菌、细菌、病毒,为作物带来很多土传病害。像茄科、十字花科等常见的蔬菜作物在同一片土壤中连续多茬栽培时,不仅作物自身会产生抑制生长的毒素,有害微生物、根结线虫也会大量积累,用药再多也无法抑制,加上有些农户连续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发生严重,作物产量和品质越来越差,出现了‘连作障碍’。”肖怀娟解释。
远离天然土壤的无土栽培,完全打破了这种障碍,只要外界温湿度适宜,作物就可以实现连续多茬种植,无需歇地、整地和大量用药。
在河南农大科教园区里,马勇斌口中的“系统”正在运作。系统中枢不仅可以调整营养液的供应频率和供应量,确保根系的溶氧量,还能够通过安装在灌溉管道中的传感器实时感应作物的营养需求,精准调控水肥配比,同时对使用过的营养液进行回收再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水肥和人工的节约。
作为蔬菜种植大省,河南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为提升蔬菜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近两年河南一直在推进现代设施种植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增配水肥一体化等装备,推广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等。
“无土栽培技术就是现代设施蔬菜的先进代表,虽然受限于技术门槛较高、前期成本投入较大,目前更多地应用于附加值较高的蔬菜瓜果产业中,但是随着耕地、水等资源日益紧张,打破了时间、空间和人力限制的无土栽培技术,能极大地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让农业更省钱、省力、省时,同时也更加机械化、自动化和工厂化。”河南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说。
无土栽培技术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使人们距离吃得更饱、吃得更好的目标愈发接近,向非耕地空间索取蔬菜、获取食物的底气愈发充足,为践行大食物观开启了无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