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验室建在梨乡大地渍涝后,秋作物病虫害应“治早治小”猪场管理要做好这七条多雨天气烟田要科学管理和应变采烤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87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23

把实验室建在梨乡大地

科学家杨健三十年科技服务宁陵梨产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7月18日下午,从北京开完会议的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梨专家、河南省梨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杨健,直接在郑州东站转车,登上前往宁陵方向的G2208次高铁:拉着拉杆箱,穿着平底鞋,满头白发,杨健步履矫健……

这是他7月份第三次去宁陵。

梨树春季授粉,生长季节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夏秋收获……从1993年到宁陵科技服务,杨健已经在这里30年了。30年来,他就这样一趟趟往来宁陵,每月都去,农忙时节干脆常住:他培育引进梨树新品种,筛选适宜品种,研发集成梨树栽培新模式,在宁陵推广应用30多项梨树集成新技术新模式。

30年来,他把实验室建在了梨乡大地。

□本报记者张莹“试验站的梨从6月能吃到10月”160多个梨树新品种在宁陵区试

“去年我从河北引进了6个优系,今年又从山东、辽宁等地引进了6个梨树新品系,现在宁陵梨试验站区试新品种(系)达160多个。”到达宁陵天还不黑,杨健直奔梨试验站示范园。

高标准示范园里,高接换优的梨树新品种长得正旺。走到地里,蹲下身深情地抚摸着小树:“新品种嫁接了8个月,已经嫁接成功了,长势不错!”杨健顺手掰下几个枝叶,叮嘱技术人员:“要及时除去嫁接用的薄膜,再不去掉薄膜会勒紧枝条,限制枝条生长,刮风还容易折断。”

“2018年,宁陵县政府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共建宁陵梨试验站,试验站示范园占地100多亩,从6月到10月这里一直有新鲜梨果吃。”宁陵县工信科技局副局长刘新亚说,示范园不仅有从国内引进的名优新品种翠冠、苏翠1号、玉露香、丹霞红,还有西洋梨品种红茄梨、派克汉姆、考西亚等,日本的秋月,韩国的华山……“这些新品种要在示范园进入结果期后观察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遴选出适合当地的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秋月梨近年来在宁陵引种示范最多。区试时杨健发现,秋月梨在当地多发木栓病。“这是果实钙和硼元素不足引起的,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补充这两种元素且保持土壤湿润,有效解决了木栓病的危害。”

杨健创新梨树Y字形树形,使树体单株交替向右或向左倾斜。“Y字形模式采用宽行密植产量高,树体结构改变后通风透光,高度只有2.5米,便于人工和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工费用。”杨健说。

如今,示范园形成了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树下采用紫花苜蓿行间生草,行内利用地膜覆盖控草保墒,水肥管理应用叶片分析指导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杨健还研发了30多项梨树集成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宁陵示范应用。

“培育新品种是我一生的追求”30年来培育20多个梨树新品种

拱形的梨树长廊,成为一道景观,两边种植的红香酥、丹霞红,是杨健培育的梨树新品种。“我们杂交培育的丹霞红,是针对库尔勒香梨改良的第二代红梨。”杨健说,“我是搞梨育种的,培育能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梨新品种是我一生的追求!”

1989年,杨健大学毕业来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郑州梨分库)有1000多份种质资源,杨健选配的杂交组合就有上百个,培育杂交苗3万余株。他每天都到地里,调查杂交后代的果实特性,鉴定优良单株,坚信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躬身于大地,一定能培育出优秀的梨树新品种。

早熟红梨是杨健近年来的育种方向。2001年,在摸熟种质资源的特性之后,杨健把东方梨和西洋梨远缘杂交,选育出一批特异的种质,并利用库尔勒香梨作为母本,杂交培育出香梨第一代改良品种红香酥;又以红香酥为父本,培育出香梨的第二代改良新品种丹霞红。

派驻到宁陵后,杨健培育出的新品种被第一时间拿到宁陵区试。“丹霞红很适合当地种植,我们给果农免费接穗,目前种植了20余亩,并且推广到了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

培育一个果树新品种,首先要选配杂交组合获得种子,由种子长成果树并从中初选优株,其次将优株通过嫁接扩繁进行观察,形成决选优系,最后对决选优系区试至少结果3年,进行品种审定后才能推广种植,算下来需要18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培育新品种,杨健钻进田间调查杂交后代;酷暑天6000多株梨树他3天品尝一遍,常常被昆虫叮咬,被树刺扎伤……在宁陵梨试验站,他观察梨树的生长变化,挑灯夜战分析试验数据已是常态。

“培育丹霞红做了25个杂交组合,共培育6000多株苗子,从中选出来5个优系,能出来一两个品种就很高兴了!”每次出科研成果,是杨健最开心的时刻。

30年来,杨健和他的团队审定梨树新品种17个,获得新品种保护权8个。两个新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个新品种获得省部级奖,丹霞红的技术成果转让费达2200万元。

“新模式仅授粉一项每亩省200元”推广30多项梨树集成新技术新模式

宁陵是酥梨之乡,金顶谢花酥梨全国闻名,果农对传统酥梨有深厚情感,栽培技术轻车熟路,普遍认为新品种不好管理。怎样才能转变果农的观念,让30多个成熟的梨树集成新技术在宁陵推广?

7月19日一早,杨健像往常一样下乡了,Y字形种植模式需要定角度高度、拉钢丝;梨树发生梨木虱危害,他要现场把脉开出“药方”;盆栽梨树要示范整形修剪……长期与梨农打交道,杨健早已没了时间概念。

石桥镇于庄村种植大户杜华早早等候在地头。秋月梨马上就要挂果了,杨健走进梨园仔细查看。“近期我再测下土壤微量元素。”杨健说,“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是改良土壤的根本,也是生产优质果的重要措施。”

酥梨是大众品种代名词,产量高、单价低,经济效益不高。宁陵酥梨产业如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杨健制定了全县优化品种结构、改造低效梨园的“一减少二提高”措施,即减少传统晚熟梨面积50%~60%,提高早中熟梨面积10%~20%,提高特色梨面积20%~30%。

2021年,杜华流转老梨园980余亩,老梨园品种老化,在杨健的建议下,杜华将传统酥梨更新换代,“高接换优”成秋月、苏翠1号等新品种。“杨老师指导我将树形改为开心形,新种植模式省工省力,仅人工授粉一项每亩节约成本200元。”杜华说。

杜华的梨园配套实行水肥一体化、疏花疏果等标准化管理技术,梨果的品质持续提升,还没上市就被订购,去年亩效益较老梨园翻番。

分析梨产业形势、宣讲梨产业思路、介绍新品种、指导新技术……在田间地头,杨健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讲,酷暑寒冬从不停歇……他示范推广梨树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面积10万余亩,品种结构的优化使梨树采摘观光时间延长了两个月,拉长了产业链。

“其实我也没干啥,在地里多走走,接地气精神好!”杨健说,“我今年五十九了,一边搞科研,一边搞转化,我会像前辈一样扎根宁陵继续为梨产业做贡献。”

记者手记

“宁陵精神”的传承者

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家崔致学、黎彦、高德良、余旦华等一批果树专家,打起背包来到风沙肆虐、沙荒盐碱的宁陵县,长期驻扎石桥镇刘花桥村进行科技帮扶,成为第一批把科学管理梨树理念带给农户的果树专家,留下了“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坚克难,造福百姓”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宁陵精神”。

杨健是“宁陵精神”的传承者。20世纪90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跟随前辈的脚步,带着科技助农的使命、科研报国的热情毅然来到宁陵,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派驻的第三代科学家。他接过“宁陵精神”的接力棒,深深扎根黄河故道,把实验室建在梨乡大地。

围绕“产好梨”的目标,杨健制定全县梨产业发展思路,培育梨树新品种,调整梨产业结构,推出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共建宁陵梨试验站。他一家一家做工作,一户一户搞试点,与果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开展技术培训,使万余人次果农受益,培养出杜华、刘先照、张敏等一批乡土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四代接力,接续奋斗,以汗水浇灌宁陵沃土,以心血倾注梨业发展。宁陵酥梨面积从不足1万亩,到现在的22万亩,年总产量6.5亿公斤,总产值超20亿元,居河南第一。刘花桥村梨农自发给专家们立起功德碑,新建成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宁陵精神展馆被认定为该院农科精神教育实践基地。

他们不是宁陵人,却把人生的全部献给了宁陵;不是梨农,却像梨农一样耕耘在梨乡大地。如今,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龙等越来越多的青年专家,跟随杨健们投入宁陵科技帮扶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