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格美”逼近 本周末我省有强风雨天气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图片新闻在实干中肩负起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抓好田间管理推进单产提升 坚决打赢抗灾夺丰收攻坚战集群撬动 叫响“河南稻米”品牌一千多个日夜的守护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9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26

集群撬动 叫响“河南稻米”品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丽

近日,河南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训会在潢川县举行。围绕稻米产业发展、稻渔共生模式推广等展开座谈。国内一线专家、企业经营主体、政府主管三方共同座谈,探讨如何更好依靠“集群”撬动河南稻米大发展。

“河南稻米”走向共赢

2020年以来,我省共获批建设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其中之一,入选的县区包括信阳市平桥区、潢川县、罗山县、固始县,南阳市桐柏县,新乡市原阳县,濮阳市濮阳县,共4个地市、7个县区。

开展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水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水稻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延长、优化产业链,破解产业链链条较短、效率不高等关键问题。

作为粮食大省,河南稻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稻米品质优良。潢川是我国8大优质糯稻主产区之一,全年稻米种植面积达93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河南首位、全国县级前列;稻米加工亦是全国领先,是全国最大的糯米粉加工基地。

产业兴旺,少不了龙头企业的带动。黄国粮业是潢川本地的一家老牌企业,扎根稻米,做强糯米,生产的糯米粉销量连续20多年全国第一。在黄国粮业的潢川县稻米粉产业展示厅,一份潢川稻米粉全产业链图谱显示了从标准化种植到初精深加工分布情况:产品线涉及小龙虾、糯米、糯米粉、芝麻球、汤圆,米糕……

农都农业是另一家致力稻米及“稻米+”的企业,致力打造集稻虾规模种养,小龙虾种苗繁育、鲜活交易、冰鲜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

“稻米产业在河南发展得不错,但没有形成合力,要借助集群让河南在‘稻米’上做出名堂。”潢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稻米+”,持续优化发展

2022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重要讲话精神,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优化种养结构布局,协调农业生产生态,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河南省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积极探索和推广“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在潢川、原阳等水稻主产县推广的稻虾、稻蟹、稻鳅、稻鳖、稻蛙等模式试点成效显著,累计建成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8个。

如何做好“稻米+”,拉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让稻米产业成引路先锋?持续优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绿色种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一举多得。

原阳县旺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振帮说:“合作社建立稳定的稻鳅种养生态基地600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400亩,建立无公害高质高效示范基地16000亩,示范种植总面积20000余亩。普通种植农户的稻谷按650公斤,每斤市场价1.54元计算,每亩收入近2000元。采用稻鳅生态立体种养,亩产稻谷550公斤,亩产泥鳅60公斤,产值可达8550元,比单一种植高5550元以上。”

政策扶持,品牌引领,龙头带动,产业协同创新,一条清晰的高质量水稻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路线正在展开。

集群撬动,产业龙头发展后劲足

支持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集群鼓励立足原料基础,加大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鼓励深加工主体提升新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及时开展技术改造升级。

集群带动,让农都农业总经理王新义有了清晰的“战线图”。

自2019年成立,农都农业至今已发展成国家级龙头企业。“我是返乡创业的本地人,从浙江大学毕业,抱着对家乡水产业的兴趣,投身农业。我们主打生态、科技,养殖的甲鱼、小龙虾品质都很好,如何用工业化思维去做农业,提升效益?”

河南省水产研究院博士张圆圆,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一提供“解决方案”,表示会迅速跟进。有了这些回答,王新义志气满满:“要利用豫东南中心政策利好,冲在前,做江浙人消费高端水产品的一线‘大后方’。”

围绕“一粒米”的发展,科研、企业、政府的手握在了一起。

打造品牌体系,让好稻米卖好价

说一千道一万,怎么卖上好价是终极目标。集群内加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众多,但各自为战,产品同质化明显,现有区域公用品牌未能产生优势品牌效应。通过集群打造,让各县统筹行动,协同打造优质稻米区域品牌,有望打破这一局面。

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中心河南课题组朱艳萍表示,积极推动品牌建设是集群主要建设任务之一。

原阳大米、信阳大米、濮阳大米等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的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是豫农“米业”的名片。“通过集群实施的品牌提升行动,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强自有品牌运作推广,打造一批绿色优质产品品牌,从而提升河南地域性优质大米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朱艳萍说。

会上,罗山县林道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勇说,合作社将持续发挥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延伸产业链条,赋能生态治理,加速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放大品牌效应,积极探索稻渔文化新业态。

朱艳萍表示,助力打造河南“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要以各级人民政府和龙头企业为主,大力推进河南稻米品牌化营销,让好稻米卖好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