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实习生刘鑫博
8月5日,在济源梨林镇桥头村农田内,成片的玉米绿意盎然,4架植保无人机正在机手的操控下盘旋在玉米田上空,定时投下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褐色“蜂球”。
“这个小球里边装的是赤眼蜂的寄生卵,投到田间以后,赤眼蜂羽化出蜂,寻找玉米螟的卵进行寄生,把玉米螟消灭在卵期萌芽状态,这种措施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保证粮食增产增收。”济源白云实业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
当天,全省秋作物病虫害防控暨“一喷多促”现场会在济源举行,以投放赤眼蜂卵“以虫治虫”、投放害虫病毒、安装害虫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自动识别虫情测报灯等病虫害监测防控的“新武器”吸引了与会人员的围观。
当前,我省秋作物处于生长中后期,也是灾后恢复、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现场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全力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扎实开展秋粮“一喷多促”,切实稳定全年粮食丰收基本盘。
据了解,今年极端天气频发,6月底以来,我省出现旱涝急转,受前期降雨偏多、土壤偏湿影响,秋作物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特别是玉米南方锈病已在我省9市26县发生,发病早、病点多,重发流行风险高,如果防治不力,将使本就遭受损失的秋粮雪上加霜。
秋作物病虫害种类多、突发性强、危害大,抓好监测预警是防治的前提。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要聚焦重大病虫害,突出玉米南方锈病、玉米螟、甜菜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发生范围广、为害损失大的病虫害,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和智能测报,发挥全省200多个智能化田间监测点作用,提高病虫害早期发现能力,及时发布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我省不同区域种植的秋作物不同,病虫害防控的重点也各有不同。根据今年秋作物病虫发生特点,经会商研判,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玉米要突出抓好南方锈病、玉米螟,稻区要突出稻瘟病、水稻“两迁”害虫,大豆要突出甜菜夜蛾、根腐病,花生要突出褐斑病、茎腐病等病虫防控,同时要兼顾草地贪夜蛾、三代黏虫等次要病虫。
现在距离秋粮收获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开展“一喷多促”是秋粮中后期防灾减灾、病虫防控、提升单产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今年,我省将突出关键地块,特别是抓好洪涝灾害地块的喷防,在“一喷多促”资金分配上,省里给予了倾斜,受灾地区要抢抓时机,尽快组织喷防,力争一周内全部喷防一遍。此外,玉米水稻灌浆期、大豆鼓粒期是“一喷多促”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确保喷施效果。
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已下发包括防治病虫等在内的玉米、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派出的18个秋粮生产专家指导组分片包市开展技术指导,全省各地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秋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和灾后生产。“秋作物病虫害防控和秋粮‘一喷多促’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秋粮田管的攻坚战,奋力实现抗灾减灾夺丰收。”孙巍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