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袋子,拎稳油瓶子。
从2022年起,粮食大省河南一手抓食生产、一手抓油料提升,聚焦关键技术、补齐生产短板、强化技术支撑,在全省建设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示范区,以种植大户为抓手,通过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程度高的集成技术模式,实现稳产高产,提质增效,提升大豆玉米供给水平。
今年是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的第三年,一田双收模式推广情况如何,种植大户增收效果怎么样?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看作物生长、探技术提升、访经验教训,算算农民种植账。
□本报记者董豪杰
8月26日,获嘉县大辛庄乡的一块农田里,高高的玉米生长健壮,玉米行间种着的大豆,长势正好。
刚下过雨,又遇上高温晴天,对玉米灌浆和大豆鼓粒非常有利。“今年长势很不错,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年。”获嘉县清亮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梁本亮说。
大豆、玉米同在一块儿田,对于梁本亮来说,一田双收,产量、效益双双增加;对于粮食大省河南来说,则是扛稳粮袋子、拎稳油瓶子的重要举措。
玉米产量基本稳定,多收一亩大豆,这是我省推广三年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
种植大豆多年的梁本亮,是获嘉县第一批“吃螃蟹”的种植大户。梁本亮说:“从第一年开始,省市县的专家就不断传授技术,每到关键时节,还会到田间现场指导。”
一亩地里种下两种作物,还要保证产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是简单的大豆玉米一起种,而是要实现“一亩变两亩”的双收。
河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刘天学教授介绍说,大豆玉米的套种,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是一种最大化利用土地的做法。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机械化条件下实现的高产高效模式。
玉米、大豆的高矮搭配,加上行距株距的调整,能够为田间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科学的肥水管理,能够保障两种作物生长需要;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配比”,能够实现大豆玉米双丰收。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要达到既定产量目标,需要技术的不断加持。
现在,梁本亮的农田十分漂亮:玉米、大豆横平竖直,长势喜人。这得益于合作社里一应俱全的拖拉机、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农机具,这也是他种植粮食的最大优势。
“秋粮种植,播种最关键,我的拖拉机都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播种效果相当好。”梁本亮说,机械优势之外,种植品种、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就是他的弱项了。
“也没事儿,有专家做后盾。”梁本亮介绍说,品种选择上,专家提供了几个适宜品种供选择;种植“配比”上,在省专家组提供的多种模式下,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合适的模式;水肥管理上,在获嘉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的指导下,地里用上了滴灌技术,效果更好、效率也更高。
专家给出的一整套种植技术“方案”,梁本亮“按图索骥”,技术不断提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今年是河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的第三年,刘天学认为,对我省的众多种植户来说,今年是技术巩固年。
刘天学介绍说,从整体看,新模式推广的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对品种、模式了解较少,各地都处在探索阶段。去年,许多种植大户看到土地收益的增加,对技术更加重视,熟练度也更高,效果明显提高。
“据我们了解,目前坚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种粮大户,多为前两年参与的种植户。”刘天学说。
就在一周前,获嘉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张国际还冒雨到梁本亮的农田里查看,打电话提醒他技术要点。
“有时候专家来地里看看就走了,有啥问题就会给我打电话,或者在田间地头给我作指导。”梁本亮已经记不清专家到底来了多少次,他只知道,每到关键时间,专家必到田间,每次发现问题,就会马上提出解决办法。
省市县专家齐上阵,这让像梁本亮这样的种植大户,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一亩双收获得高收益,越来越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