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明瑞
天目瓷起源于唐,宋金时期达到鼎盛,是我国北方烧铁系黑釉瓷的代表,在焦作广为烧制,窑口达40多个,比较著名的有李封窑、当阳峪窑等。李封天目瓷的器物类型主要有碗、枕、灯、缸等,窑口有圆形直壁深腹匣钵、圆形锅底漏斗状匣钵、环形垫圈等。
通过口口相传,李封天目瓷烧成技艺有了长达几百年的传承,许氏传承至20余代许照光时,正值清末宣统年间,多以烧制生活器皿勉强维持生活。后来抗战爆发,天目瓷的经营受到阻碍,窑工歇业。1956年,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许氏组织恢复生产,成立红星陶瓷合作社,当时的烧造技艺深受宋金遗风影响,后因资金技术等不足而停产。20世纪70年代,焦作陶瓷一厂至六厂纷纷上马天目瓷,并因此成为焦作出口创汇大户,但后又因多种原因在2000年前后纷纷倒闭或转型。
如今,以柯君丽等为代表的陶瓷艺人全身心投入天目瓷的挖掘、研究、保护、传承,他们就近取材,因地制宜,使天目瓷釉料配方及烧成方式更科学完善,做出来的瓷器釉面具有金属光泽,纹理精美,达到了艺术观赏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