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陈鹏旭陈召叶全花
8月26日,在鲁山县董周乡蔡庄村酥梨批发交易市场,20余名工人忙着将摘下集中在一起的酥梨进行分拣、装箱、装车,运输车辆在市场附近停了一大片。
“为啥我们这儿的梨香甜多汁呢?因为这里昼夜温差明显,土壤富含硒、钾等微量元素,酥梨甜度达15点以上。都说‘一梨润三秋’,来,都品尝品尝。”蔡庄村党支部书记段瑞强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介绍说,他们的酥梨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群众也从中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
摘梨用工也用“巧”
蔡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梨,酥梨种植面积4000余亩。初秋时节,果农们正在梨园里忙碌。
果农张亚鹏和母亲俩人各自拿着一个采摘专用工具在摘梨。“我种了20亩,早、中、晚熟品种都有。俺家没有雇人,这梨得摘好几天。”张亚鹏说。
张亚鹏介绍,最开始他搬着梯子采摘酥梨,但效率太低了。从去年开始,这种长约两米的“摘梨器”开始风靡梨园,他家就买了3个。
说话间,他站在地上,用手轻轻握了一下操作杆,一个大红皮梨就被稳稳地摘了下来。
果农李国现是当地最早种植梨树的农户之一,也种了20亩。在他的果园,有的梨树能结3个不同品种的梨,单颗梨最重的有1公斤多,有的一棵梨树能收获250公斤。李国现说,自己年龄大了,摘梨不方便,便早早地将梨以订单形式包给客商,客商再雇人采摘。
在果农孙振伟的果园里,五六名妇女各自拿着工具在摘梨,还有四五名工人在忙着装筐,孙振伟自己则忙着开着三轮车往公路上转运。
“我种了60亩梨树,今年雨水足,产量比去年高。摘梨需要用工,这不,我找了十来个外村的人来帮忙,一小时10元工钱。”孙振伟高兴地说,由于管理得当,他今年每亩梨的产值超过1万元。
段瑞强介绍,他们种的梨有30多个品种,但主打的品种只有“红香酥”等七八个。如今,当地每年2月至4月可以赏梨花,6月至10月可以尝鲜果,成了名副其实、远近闻名的“花果山”,满树的梨果成了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果”。
线上线下卖得俏
在蔡庄村分拣、包装车间里,外形、个头相似的梨被流水线筛选到一起,工人们忙着贴商标、装箱。
“种梨规模大了,品质上我们也注重把控。像在栽植过程中,大多果农都施用农家肥,并利用套袋技术,这样种出来的梨果形正、多汁少渣、酥脆香甜,在市场上很走俏。”段瑞强说。
段瑞强介绍,为促进酥梨销售,县、乡党委、政府十分注重打品牌、建市场。2020年,董周乡“五里岭酥梨”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3年,蔡庄村被评定为“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整个岭上,大大小小的果品交易市场有10多个,专业经纪人有50多人。
近两年,处于酥梨产业核心区的蔡庄村在淘宝、抖音等平台注册了多个网店,尝试在线上销售酥梨。今年,该村与“邮乐网”及“832平台”合作,在线上揽到20多万元的订单。蔡庄村还引进多家电商公司入驻,在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辟了销售渠道,保证了果农们种梨不愁销。
形成产业长链条
段瑞强是鲁山县有名的“酥梨书记”,他不仅带头种梨,还和家人开了一家农资店,低价销售果树苗木、专用农药及相关生产用具。在技术培训上,谁家有需求,段瑞强就义务提供培训。
段瑞强结合自己的种植管理经验,帮村庄引进“智慧果园”项目。在蔡庄村“智慧果园”示范园,水肥及农药自动喷洒设备一应俱全,段瑞强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看到果园内的土壤墒情等信息。目前,“智慧果园”管理模式正在当地逐步推广。
段瑞强介绍,有相当一部分果农为提升酥梨价格,而进行反季节销售。为此,董周乡在五里岭上兴建多个可移动保鲜库,租给果农使用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增加村集体收入,蔡庄村还在梨园间引进建设了摩天轮、小火车等游乐设施,建成一个小景点,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体验。
“我们这岭上有梨酒加工厂两家,每年可吸纳鲜梨200余吨。另外,我们还与陕西蒲城的企业合作,正在兴建梨膏厂、梨醋厂,同时还加工梨干、梨饮料等产品。”段瑞强介绍,为拉长产业链条,蔡庄村还引进一个新型燃料加工项目,利用每年修剪梨树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生产生物质燃料,使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
据了解,目前,五里岭酥梨产业园带动34个行政村发展酥梨种植,种植面积6.7万亩,进入盛果期的就有6万亩,年产量20万吨,产值4亿多元。尤其是去冬以来,当地出台奖补政策激励果农扩大规模,整个鲁山县新增酥梨种植面积2万余亩,种植总面积达12万余亩,已发展成为平顶山市的一项主导林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