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韩庄村村民刘小军的600亩秋月梨迎来丰收,吸引不少客商前来采购。
一位来自广州的客商表示,这里的秋月梨外形美观、口感细腻、汁多味甜,符合自己的采购要求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武芳
仲秋时节,襄城县丁营乡韩庄村的秋月梨迎来了丰收季。9月6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在韩庄村犇犇家庭农场看到,连片的梨树枝叶繁茂,沉甸甸的梨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
“听别人介绍这儿的秋月梨外形美观、口感细腻、汁多味甜,来了一看确实不错,是我想要的。”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客商,一边仔细查看果实品相,一边和记者说道。
究竟是什么样的秋月梨,竟吸引了来自广州的客商?面对记者的好奇,犇犇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小军给出了答案:“我家种的秋月梨从不打农药,个头大、果核小,吃起来酥脆多汁,前两天刚测的糖度15.7。”
刘小军今年47岁,早年她曾和无数年轻人一样走南闯北,奔波在打工路上。
2014年,已在外打工十余年的刘小军,偶然间接受了一次农业知识培训,便萌生了经营农业的念头。恰逢此时,家中打来电话告知其母亲患病无人照料,刘小军于是决定返乡。
回到韩庄村后,刘小军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便想要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
说干就干。2015年3月,刘小军流转150亩土地,创办了犇犇家庭农场。为了找到更适合本地种植的梨树品种,经过几年的品种比较和优胜劣汰,刘小军最终选择了秋月梨。
秋月梨是从国外引进的梨树品种,因其成熟时间与中秋节相近而得名。与其他品种不同,秋月梨个头更大、形如满月,外皮金黄、果肉乳白,口感细腻、果核较小,可食率达95%以上,糖度可达16。
“种植秋月梨需要精心管理,刚开始种植时我遇到不少困难,一度想要放弃。后来,我经常外出考察学习,同时积极向本地农技专家学习剪枝、疏果、套袋等,最终学会了一套秋月梨种植管理技术。”刘小军边摘梨边介绍说,“你看,现在这梨口感多好,酥脆又多汁。”
在刘小军的努力下,犇犇家庭农场由最初的150亩发展到如今的600亩,资产达35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12户。
秋月梨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犇犇家庭农场赚取了可观的收益,更为周边群众搭建起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平台。“秋月梨的日常管护需要人手,采摘更需要人手,我们会请村里群众来帮忙。”刘小军说。
由于种出的秋月梨口感好、糖分高,前来犇犇家庭农场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产品远销广州、上海、北京等地。
“我正在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接下来准备注册商标、打造农产品品牌。”谈起未来发展,刘小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