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圪垱向美而行银洞河“流金淌银”图片新闻科技“活水”润农田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老年食堂让老人食无忧老年助餐服务暖心暖胃温情服务呵护幸福晚年“绣花书记”的“针”故事昔日撂荒地今朝丰收田芝麻果盈枝增收节节高严格把关锻造过硬党员队伍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7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19

“绣花书记”的“针”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萌萌通讯员张羽

9月14日,走进鹤壁市山城区山城路街道山城西巷社区,道路通畅整洁,老人们排队义诊,孩子们围着书法老师认真听讲,戏迷票友们豫剧声嘹亮,丹心匠手工作室里辖区内的“妈妈们”又钩出一批新品小玩偶准备发回商家。

而在2022年之前,山城西巷社区却因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矛盾丛生。2022年1月上任的山城西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丹丹,用一根“绣花针”串起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千条线,打开了社区治理的新局面。

2023年,改造后的山城西巷社区渐渐有了模样,擅长手工编织的徐丹丹入户走访中发现,围坐在小公园爱纳鞋底的“妈妈们”时常因为天气原因需要来回换地方,她诚恳邀请“妈妈们”入驻社区,为她们成立了丹心匠手工作室。徐丹丹在参加一次小商品促销活动中认识了做钩织生意的商家,自此“妈妈们”的作品有了销路。

“我们按照商家的订单进行钩花,一个钩花娃娃回收价20多元,一个月最少能做500个,除去成本,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不耽误照顾孩子,还能顾着买菜呢。”59岁的社区居民芦华云成了这里的“钩花师傅”,平日里负责教新来的“妈妈们”学习钩花。

这一举动为徐丹丹赢得了群众基础,“妈妈们”还主动担起了社区“调解员”,成为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服务队,徐丹丹也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绣花书记”。

山城西巷社区有山城电影公司家属院和山城曲剧团家属院,有豫剧名家牛得草老师和金不换老师的排练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将社区文化传承下去,徐丹丹将社区内经常在公园里排练的“民间艺术家”请进社区,成立了金不换票友团。金不换票友团在71岁“老团长”衡发德的带领下,已发展为有20多名团员的队伍,先后在养老院、周边社区等开展志愿活动60余场次。

“把有才艺、有能力、有意愿的群众拉进社区,先动员少部分人,再带动大多数人,社区工作就做成了。”徐丹丹说,社区两年内挖掘了13名“带头人”,成立了1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以活动为依托,做到天天有服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特色,将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群众喜欢来、愿意来、经常来的“百姓之家”,有效增强了社区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向心力与认同感,实现了人人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2023年,山城西巷社区成功创建“五星”支部。一针针用心“绣花”的徐丹丹,绣出了西巷社区的幸福和谐新画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