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还巢创业兴乡图片新闻有难事就找干部挣钱顾家两不误黑板报上有初心有力监督护航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让监督直达群众心坎“小积分”兑出社区治理“大干劲”“电力管家”为绿色出行保驾护航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的逻辑分析与实现方式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19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的逻辑分析与实现方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石权

乡村地区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承载着“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双重使命。同时,广大乡村面临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滞后及发展活力不足等难题,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为推动乡村地区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因此,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既是促进广大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探索全国范围内共同富裕未来模式的有力支撑,又是加深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的逻辑分析

首先,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的传导路径分析。一是区域创新带动乡村“发展性”富裕。新质生产力助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助推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同时有效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收入分配改善带动乡村“全民性”富裕。新质生产力的高技术、分享性特质利于解决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结构性扭曲,发挥市场“同一尺度”的初次分配功能,强化税收调节力度与转移支付体系的公平性。三是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乡村“全面性”富裕。数字化建设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传承和发扬方式,不仅将文化资源数字化存储,还可以开发为新产品和新业态,推动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是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乡村“兜底性”富裕。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和共享社会数据资源,新质生产力有望增强城乡之间的数据交流,破除出行时间、距离远近对公共服务能力的限制,为乡村医疗、教育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务。

其次,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制约影响分析。一是科技发展不平衡伴随的差异性问题制约乡村“发展性”富裕。部分地区科技基础与机制体制相对落后,难以融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其传统产能可能被新兴产业取代。二是生产方式改善过程中伴随部分劳动者素质提升缓慢问题制约乡村“全民性”富裕。新质生产力需要知识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必然提高劳动者的求职门槛,而且会扩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收入差距。三是数智化发展进程中可能伴随人的片面发展问题制约乡村“全面性”富裕。数字化可能裹挟着泛娱乐化的信息,局限于提供片面性的、浅层性的、即时性的精神娱乐享受,从而阻碍人们探索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四是新质生产力可能会受到资本无序扩张制约乡村“兜底性”富裕。资本既是生产要素也是生产关系,如果缺乏正向引导与规范,作为投入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资本可能仅仅关注市场地位与经济收益,影响普惠性质的公共服务供给。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

首先,强化“区域创新、收入分配、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溢出”的传导机制,框定赋能的发展方向。一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助力乡村“发展性”富裕。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发掘跟踪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发展状况,推动产业发展降本增效。同时,将智慧发展覆盖到全产业链,包括产品溯源、标准化生产、行业运行动态等,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升级。二是完善收入分配,促进乡村“全民性”富裕。在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借助大数据精准识别和分析不同就业、帮扶政策、资金使用的精准程度和有效程度,监测重点人群和地区的返贫风险。三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乡村“全面性”富裕。依托智慧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文化产品、文化样态、文化传承、文化场景的变革,满足村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诉求。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环境保护、乡村医疗等方面,吸引各类城镇人才回流,推动乡村全方面发展。四是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乡村“兜底性”富裕。持续优化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基本金融服务,增强网络教学质量。同时,按照准入平等、开放有序、监管公正的原则盘活农村产业振兴用地,完善各类综合服务功能。

其次,弱化“科技失衡、劳动力差异、过度数智化、资本无序扩张”的制约机制,减少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一是弥合乡村科技失衡。加强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智慧经济的联动结合,打造“互联网+乡村”及周边服务业的协同并进,力求实现乡村新质生产力的相对平衡发展。二是提升乡村劳动者素养。加强智慧场景的宣传与示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村民对数字经济、智慧经济的认知能力和接纳意愿。针对农业、林业等不同产业,组织差异化的科技培训,培养劳动者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增强劳动者参与新型产业的能力。三是满足乡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基于量力而为的原则,发展文化服务基站、小而精的公共图书馆、乡村地方博物馆及民间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在社会风尚、民主观念、法治意识、文化艺术等非物质领域引领乡村发展。四是引导资本在乡村规范发展。深化农村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化制度改革,逐步解决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结构性扭曲,打击垄断和违法现象。同时,提高乡村劳动报酬比重,促进资本回报率回归合理区间。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研究”(L21BKS010)的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