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业发展提质升级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第29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8期:第29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0

郑州市农业发展提质升级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新密伏羲山大峡谷

丰乐樱花园

葡萄树上硕果累累

无人机喷洒农药

黄河鲤鱼

□郑兴农

围绕特大城市“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重要命题,去年以来,郑州市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打造具有郑州特色、中原韵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围绕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郑州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谋划建设郑州农业农村智慧大脑,加快推进农业科创中心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研究出台支持设施农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深度融合。

该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探索实施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一套机制、一批样板“五个一”工作方法,示范创建成效凸显,乡村面貌明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速发展,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6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36个,打造精品休闲旅游线路7条,建成精品民宿287家,沿黄美丽乡村旅游带、环嵩山组团、长寿山组团、伏羲山组团“一带三组团”基本形成,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超11亿元。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创建“五星”支部56个、“三零”平安创建达标率达96.67%,90%以上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335个富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2023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3元,同比增长7.6%。

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郑州市农业农村系统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这一目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技和装备支撑水平稳步提高。郑州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成功组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一中心两基地”加快建设。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完成,三大地展接续举办,获批农业农村部“育繁推一体化”认证种子企业7家,占全省的70%,省级“专精特新”种业企业5家,上市企业1家,农业农村部重点试验室2个,种子销售额占全省34%以上。全年遴选发布主导品种11个、农业主推技术31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

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红枣、石榴、大蒜、花椒、樱桃、黄河鲤鱼等优势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9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现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66个。

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14家,总数达170家,其中上市企业6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个。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427万人次、旅游收入11亿元以上。

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达5810家、954家、6150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对象超26万户、服务面积超71万亩,带动土地流转96万亩,营业收入超2.5亿元。新郑市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郑州市把握“将扶贫和乡村振兴完美结合起来,永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大市强农”,向基层倾斜资源,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及财政支持政策,全面加强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多措并举、全力以赴让郑州脱贫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以实际成效彰显省会城市责任担当。

该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下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2006万元、市级补助资金32820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当年新增户数1970户、新增贷款5624万元。

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建立周调度工作机制,采取全面筛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20户1262人,新标注风险消除735户2298人,风险消除率达到58.4%,受访满意度达100%。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553元、增长13.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进入第一方阵。

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行动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证3572人次,完成省定任务3028人的117.97%;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27452人次,完成省定任务24108人的113.87%。实施产业项目168个,资金总规模4.98亿元,资金投入占比达63.8%。全市1156家企业参与实施“兴村”项目1485个。

做好郑卢结对帮扶工作。自2018年5月郑州市结对帮扶卢氏县以来,郑州市切实扛起结对帮扶的政治责任,根据卢氏脱贫攻坚实际需要,广泛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产业、健康、教育、劳务协作、人才培训、助残养老、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帮扶活动,全方位助力卢氏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郑州对卢氏结对帮扶持续深化,帮不足、扶弱项、补短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郑州市探索完善农经信息一体化平台,与不动产登记平台衔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持续开展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同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步伐;健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成立全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区县(市)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形成“1+N”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促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此外,郑州市还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努力构建普惠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金融支农新格局。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稳步运行,中牟县入选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县,累计受理农村产权进场交易496宗,总成交价11.95

亿元,平均溢价率达21.3%,直接拉动农民及村集体增收2.1亿元;中原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在全市149个乡镇(街道)推广使用,纳入平台监管的货币资金13亿元,总资产92亿元。试点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累计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4705处。大力推动数字乡村示范村建设,成功打造新郑市孟庄镇酒孙村、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登封市少林街道雷家沟村等一批试点。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73%以上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335个富裕村年经营性收

入超百万元,培育百万元集体经济示范

村20个。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速建设

郑州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分层分类、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启动1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着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以示范乡镇建设和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为抓手,建设善治乡村。

该市进一步深化“五个一”工作方法,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基础。

建立“一套班子”。成立了郑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指挥部,对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管理;市直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扶持;各区县(市)选派驻村工作专班,参与推动,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做好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制定“一套规划”。牢固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构建“1+3+7+N”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体系。“1”是指制定一个和美乡村建设导则,“3”是指将全市和美乡村建设划分为东部平原、西部丘陵、近郊结合部三大片区,“7”是指着力组建“沿黄组团、环嵩山组团、西南组团、伏羲山组团、长寿山组团、南水北调蓄水库组团、美丽田园组团”等七大组团,“N”是指按照“实用性”“通则式”原则,各规划保留村编制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通过构建“1+3+7+N”的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全市906个应编尽编村均已形成初步成果,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

完善“一套政策”。围绕解决制约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难点、堵点问题,出台《郑州市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着力解决谁来建、如何建、按照什么样标准建的问题;出台《和美乡村资金奖补管理办法》,引导企业、乡贤积极参与,着力解决资金从哪里来、如何用好资金问题,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去年围绕新启动的2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投入8亿多元;出台《郑州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导则》,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如何建房、建设什么样房屋的问题,累计盘活闲置宅基地4705处;出台《关于实施“三年强村计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着力解决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通过政策引导,确保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实行“一套机制”。重点建立了考核激励、观摩推进、负面清单三项机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综合绩效考核范围,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区县(市)进行通报表彰,并予以资金奖励。建立观摩推进机制,定期举行现场观摩推进会,随机选择一定比例的和美乡村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建立负面清单机制,将大拆大建、人为造景、盲目“堆盆景”、涂脂抹粉刷白墙、过度硬化等列入负面清单,坚决杜绝形象工程。

打造“一批样板”。加强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经验模式总结提炼,探索出了新密市片区联建模式、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村企共建”模式、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文化旅游带动模式等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以点带面,组织各区县(市)积极筹措资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推动更多美丽乡村示范村向和美乡村示范村蝶变,努力实现全域美目标。

郑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胜利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通过科学分类、压茬推进、滚动实施、组团发展的方式,推动乡村迭代升级发展,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打造和美乡村郑州样板。

(本版图片由郑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