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丰”景如画映和美
第3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8期:第3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0

鲁山县“丰”景如画映和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青山绿水“丰”景如画

梁洼镇鹁鸽吴村美景如画

董周乡的酥梨

观音寺乡太平保村加工香菇罐头

□杨小军王永安叶全花

天高云淡,菊翠桂香。

年顺时和,果硕粮丰。

走进秋日的鲁山大地,丰收景象美如画--五里岭上的酥梨、鲁峰山下的葡萄销得正旺,团城、熊背的板栗和土门、背孜的冬桃已是果商云集,还有许多农户忙着收获山岗上的花生、芝麻,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鲁山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锚定既定的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坚持方向不变、频道不换、力度不减,不断深化拓展发展的内涵、举措、载体,建强引擎重治理,城乡贯通优环境,做大产业惠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

引领发展强引擎

9月17日,走进鲁山县团城乡寺沟村,红黄相间的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标识、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党员联户连心卡”和村室内外的“五星”支部创建宣传展板十分醒目。

寺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军介绍,自成功创建河南省“五星”支部以来,每月的党员主题活动日总是热热闹闹,党员们在跑腿帮办服务群众、发展产业带头致富、网格治理整治环境、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越来越显著的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党员梁群,返乡创业兴建了多个景点、民宿,让村庄变得更美的同时带动20余人就业,获得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及“河南好人”等殊荣。

“俺村变化真是太大了,不仅建了村史馆、农耕文化馆,还引进梅花鹿养殖和精品民宿项目,前来游玩的人多了起来,老百姓增收的渠道也跟着多起来。就拿我说吧,每年养牛数量保持在10头左右,由过去的穷小子变成了明星小康户,这一切都归功于党员干部帮扶得好、党的政策落实得好。”寺沟村村民高淼参感慨地说。

寺沟村的变化,是鲁山县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鲁山县坚持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优化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通过抓对标、查问题,抓两头、带中间,抓短板、补弱项,2022年成功创建“五星”支部7个,2023年创建“五星”支部13个,2024年拟创建“五星”支部18个,全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桥头堡、主心骨,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鲁山县创新宣传形式,普及创建知识,让“五星”支部创建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该县将“五星”支部创建纳入县乡党校课程,累计开展培训72期2.3万余人次。鲁山县委组织部定期进行督导,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对于成功创建“五星”支部的村,及时落实奖励。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乡土优秀人才,如何引进更多人才为发展厚植支撑呢?鲁山县首先注重健全“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今年,该县从致富带头人、本土大学生及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遴选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141人。突出关心关爱,让优秀党支部书记有为有位。2021年以来,11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录(聘)用为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四棵树乡土楼村原党支部书记宋德权工作实绩突出,经选拔考试成了一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

鲁山县深化拓展“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四链模式”,在产业链上建立10个产业党总支、101个产业党支部,全县3.7万余名党员中有1万多名党员活跃在产业发展一线。

鲁山县委组织部还牵头引导乡镇与科研院校合作,建成董周硒梨、瓦屋食用菌等20个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推动政产学研高效联动。同时,该县深入推进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累计返乡创业2.9万余人,创办经济实体11719家,带动就业29万余人。

集体经济是不少村庄发展的短板和弱项。鲁山县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探索出组织引领、资源盘活、龙头带动、服务创收、飞地合作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所有已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同时,该县还推行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党风政风正,乡风民风好。鲁山县通过“五星”支部创建,推动基层治理形成新格局。以前,有些村鸡毛蒜皮的小事能拖大、大事再拖炸,现在党员干部推行“七晚”工作法、当日工作法,及时把风险隐患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过去,有些村的孤寡老人一日三餐有困难,现在他们在老年人助餐点,接受党员志愿者的服务,吃得很开心。广大群众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得到了实惠,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我县将围绕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加快‘五星’支部创建,多举措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全方位巩固好、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鲁山县县长叶锐表示。

产业振兴绘“丰”景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临近秋分,在鲁山县琴台街道余堂社区宜家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带状复合种植的新品种玉米、大豆、花生长势茁壮、丰收在望。

“流转的这200多亩地有余堂的,也有张店乡宋村的,全部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前两天经专家测产,玉米亩产量预计在6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量在150公斤以上,高油酸花生亩产量突破500公斤,整体亩均收益比传统种植地块高出300元以上。加上农业农村部门按每亩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社员们的分红有望比去年多出一大截。”该合作社负责人上官国立说。

鲁山县紧盯69.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74.8万亩耕地保护目标,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兴修田间水利设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今年,该县秋粮播种面积48.8万亩,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做好秋田后期管理,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鲁山是山区大县,更喜人的是漫山遍野硕果飘香。

在该县董周乡蔡庄村,梨农孙振伟看着即将销完的20余亩酥梨喜形于色。“今年总体上雨水充足,梨果大丰收,俺算了算,每亩产值1万多元。”孙振伟说。

蔡庄村的梨园过去是荒山坡,如今变成了“花果山”,满山的梨果成了群众的“致富果”。该村种植酥梨4000余亩,梨的品种有30多个,还引进“智慧果园”种植新模式,开设了电商直播间。在蔡庄村等村的示范带动和奖补政策的激励下,鲁山县今年新增酥梨种植面积2万余亩,种植总面积达到12万余亩,已发展成为平顶山市的主导林果产区。

在辛集乡三东村的一处葡萄园里,村民陈军伟和工人们一起往运输车上搬运成筐的葡萄。“我种了50亩阳光玫瑰葡萄,这个品种口感好,还耐储存,市场价格也比老品种高,目前大部分已销出去,收入还算稳定。”陈军伟说。

辛集乡是当地有名的葡萄之乡,葡萄连片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种了十多年巨峰、夏黑葡萄的陈军伟于2019年带头种植阳光玫瑰新品种葡萄,年收入稳定在40万元左右。

时下,鲁山县熊背、团城等乡镇数万亩板栗也进入收获季,线上线下卖得俏。“俺村种植板栗有4000余亩,总产量有50多万公斤,还注册了‘宝山黑油栗’商标,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不仅在电商平台热销,还吸引很多外地人上门来收购。”熊背乡宝山村党支部书记梁学义说。

鲁山县注重加强“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培育了林果、食用菌、蔬菜、柞蚕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近30万亩,食用菌年种植总量保持在3.6亿袋左右,畜禽存栏357万头(只),农产品品牌商标达80余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5个,创建河南省名特优新产品、鹰城名品等省市农业知名品牌37个。

依托特色产业,鲁山县成为“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登记认定,成功创建两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两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马楼乡通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认定。2024年1月,该县特色产业发展做法在平顶山市推广。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持续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以来,鲁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7%以上,增速位居平顶山市各县(市、区)前列。

乡村和美惠民生

走在鲁山县昭平湖环湖路上,浩渺的湖泊、满山的林果、平坦的公路、别致的村居,构成一幅山水美图。昭平湖环湖路是全国“十大美丽农村路”之一,每逢周末,来自平顶山市区和鲁山县城的很多游客自驾到这里观赏美景、休闲度假。

鲁山县是山区大县,寺沟、龙潭峡、昭平湖湾等众多沟沟湾湾,成了“多彩平顶山九沟十八湾”乡村振兴品牌中的“当家品牌”。而环湖路沿线的董周乡蔡庄村、库区乡张湾村等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是该县着力打造的和美乡村。

鲁山县将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与自然生态、文旅康养、特色林果等资源禀赋有机结合,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业则业,在2023年打造马楼乡生态田园和美乡村先导片区的基础上,今年倾力打造了“梨享湖韵”“尧旅风光”两个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庄30个。

“梨享湖韵”和美乡村先导片区贯通董周乡、库区乡、下汤镇3个乡镇,沿线不仅有酥梨、蓝莓等特色产业,还分布着多个景点,令人赏心悦目。在董周乡蔡庄村,游客们品尝着酥梨,体验着摩天轮、小火车、七彩滑道等游乐项目,流连忘返。

“尧旅风光”和美乡村先导片区涵盖尧山镇上坪村、下沟村等村庄,片区内旅游企业云集,精品民宿汇聚,村庄古朴整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一拨拨游客。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上坪村,“渔溪小筑”太空舱民宿一到周末不预订就一房难求,游客临走还争相购买当地的蜂蜜、猕猴桃等绿色农副产品。

在打造和美乡村先导片区过程中,鲁山县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多渠道筹集资金,全方位发动群众参与,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今年以来,该县共出动人员8万余人次,清理垃圾2万余吨,清理河塘沟渠317处550公里,植树绿化46万棵,新改造农村户厕3540户,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美。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鲁山县坚持每年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和美乡村建设等民生事业,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个个村庄“面子”靓了,“里子”也强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腰包鼓了、日子美了,一幅政通人和、景美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我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壮大特色产业和建设和美乡村上持续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谱写建设生态文化美丽富强现代化新鲁山出彩篇章。”鲁山县委书记刘鹏如是表示。(本版图片均由鲁山县摄影家马进伟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