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貌 曹波摄
□范亚康陈思远刘剑飞
果园里,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猕猴桃被采摘后贴签装箱;大棚里,一排排香菇菌棒整齐划一,含苞待放;山坡上,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山茱萸挂满枝头……金色九月,西峡县到处激扬着发展旋律,弥漫着丰收喜悦。
作为豫西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西峡县因地制宜,坚持把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产业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蓄水池”,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年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源于此。西峡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山茱萸之乡”,获得“西峡香菇甲天下”“中国生态金果之都”“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道地优质中药材十佳规范化基地”等荣誉60余项,农业路子越走越宽,农村面貌越变越美,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猕猴桃 刘宜杰摄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茱萸
靳进志摄
香菇丰收菇农笑 刘占锋摄
果园变身直播间 刘剑飞摄
科技赋能做强产业文章
9月12日,又一车香菇烘干设备运出了西峡县兴永盛烘干设备有限公司。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发出90多批次的产品。随着香菇生产季的来临,该公司也迎来了销售旺季,一车车产品运出仓库,公司董事长陆立强乐开了花。
“有了政府补贴,俺家也购置了新式烘干机,不仅烘干香菇的效率提高了,而且炕出来的香菇色泽好、品质高,准能卖上好价钱!”在西坪镇西官庄村的香菇标准化种植基地,菇农田国玉的脸上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作为香菇生产大县,西峡县在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同时,科技赋能香菇生产加工全过程,全面推广机械化工厂制棒、生态灭菌、空气能烘干、智能化加工等新技术。全县已建成机械化制棒厂86家,工厂化制棒率达到80%,带动食用菌全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香菇如此,猕猴桃亦如此。改良后的西峡猕猴桃园一望无际,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今年改良过的这片果园,种出来的猕猴桃更受消费者欢迎,现在果子已被全部订完。”五里桥镇猕猴桃种植大户孙耀武指着自家果园自豪地说。
如何打造猕猴桃产业“升级版”?西峡县以高效为目标,通过改土壤、改品种、改树形、改模式等措施,从土壤改良培肥、标准化生产管理、架式构建设置等方面入手,改造升级猕猴桃低产基地3000亩以上,已建成18个物联网维控智能微喷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猕猴桃示范基地,实现挂果基地商品果率达90%以上。
农民培训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西峡县在加强硬件设施配置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化水平。“听了专家的讲课,我收获特别大。最近是山茱萸病虫害的高发期,我按专家说的方法进行科学防治,你看看现在山茱萸长得多好!”近日,参加了桑坪镇举办的山茱萸病虫害防治及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会后,张庄村山茱萸种植户余国红感慨道。
“药材好,药才好。”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道出了西峡县中药材绿色发展的真谛。该县坚持区域性和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深耕上游管理严格把控品质关,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培训班,统一开展田间管理、老树改造、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依托中药材协会,在种植管理上倡导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创优产业品牌,确保中药材销得出、效益好。
延长链条做实增收文章
在西峡县伏牛山百菌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各种口味的香菇脆片琳琅满目,拆开包装袋,拿出一片放入口中,随着“嘎嘣”一声脆响,一种香菇特有的清香弥漫口腔。百菌园公司是一家专注香菇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化企业,开发生产的香菇酱、香菇腐竹、香菇酱油等已香飘全国。
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化。目前,西峡县已形成了“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完整产业体系,实现生产、销售、加工、出口一体化,香菇酱、香菇脆和猕猴桃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9月以来,南阳正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作为猕猴桃深加工企业,该公司发挥地处丹水镇猕猴桃种植基地的优势,面向农户,就近收购,直接加工,有效填补了猕猴桃产业链空白。
“以前猕猴桃采摘后,都要拿到镇上、县里去卖,现在公司直接上门收购,真省事!”正在果园忙着采摘的丹水镇猕猴桃种植大户曹国营高兴地说。
“订单送上门”得益于当地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西峡县按照“一二三产”同步和多产融合总要求,打造猕猴桃产业园,在品质管理上建立了完善的追溯制度,制定了基地代码规则,对示范区进行编号,贯穿于基地种植、收购、加工、储存各个环节,实现了“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空白、出口无障碍”。
产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只要人不懒,满山都是钱,去年俺家种的山茱萸、连翘两种中药材收入超过了20万元。”近日,提起过去一年的收入,桑坪镇横岭村鲁家墁组群众卫成献依然喜形于色。
产业多元化,特色区域化。2022年以来,西峡县以产业园建设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聚焦“菌果药”三大特色农业,积极创新思路,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一区四带多园”的现代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规划总投资40亿元,在县城20公里范围内建设1个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示范区,在312国道沿线、鹳河沿线、328省道沿线和208国道沿线打造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旅游4个产业廊带。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就业,年可实现综合效益300亿元以上、税利30亿元以上,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品牌建设做大市场文章
中秋时节,西峡县寨根乡的香菇博物馆显得格外热闹,前来观摩学习和交流的种植大户络绎不绝。展馆内,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全面展示了西峡香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寨根乡香菇博物馆是西峡县擦亮香菇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峡县持续宣传“水源地”“地理标志”“西峡香菇甲天下”主打品牌,西峡香菇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等国家级荣誉24项、省级荣誉26项。
2023年11月,西峡县在北京组织举行了“山水人家在西峡菌果药旅誉华夏”2023西峡农文旅推介会,提升了“让世界爱上中国菇”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巩固了西峡香菇从深山走向国际化的坚实步伐。如今,进入西峡县北部乡镇,一座座香菇大棚星罗棋布,形成了“百公里香菇长廊”,催生出香菇博物馆、香菇丰收节、香菇小镇等香菇文化标志,西峡香菇正依托“一带一路”和亚欧班列远播海外,以生态绿色、旅游观光、健康餐饮等为核心的“西峡香菇”品牌正加速形成。
与西峡香菇一样,西峡猕猴桃也声名鹊起。走进西坪镇西官庄村猕猴桃种植大户罗青理的果园,一棵棵猕猴桃树如等待检阅的士兵,大小一致,整齐划一。去年,他的28亩果园收入80余万元,让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我一开始就想着打出自己的品牌,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管理,用品牌去占领市场。”罗青理说出了致富的秘诀。
适度规模、高质优品,西峡县以院县共建猕猴桃示范园为依托,大力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模式,引进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水肥管理效率,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改良土壤、改良砧木、改良品种、改良树形、改良模式实现猕猴桃产业的“二次革命”。
2023年,中国(西峡)猕猴桃丰收节暨招商引资大会成功举办,“西峡贝贝龙”的品牌形象正式发布,“中国人的阳光金果”已成为西峡猕猴桃家喻户晓的产业标签。目前,全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4.5万亩,挂果面积8.5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近10亿元,综合效益23亿元;专业村80多个,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猕猴桃4万吨,生产的猕猴桃果汁、果片等8大系列3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
春来黄金开满树,秋来红果缀枝头。这是西峡县以山茱萸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西峡县坚持中药材产业富民强县战略,巩固西峡全国山茱萸生产优势核心区地位,依托龙头企业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突出山茱萸基地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打造好制药企业“第一车间”,建设了一批以山茱萸为代表的道地适生中药材规模化基地,发展山茱萸、连翘、鸡头黄精、黄姜、天麻、曲茎石斛等30余万亩,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米坪镇是西峡县山茱萸主产区,该镇把中药材作为富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依托优势资源,抓产业、建市场、引龙头、树品牌,建成了西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市场年均交易量超1万吨,交易额超10亿元,其中,山茱萸年均交易量占全国交易总额的70%,吸引着国内众多中药制药企业纷至沓来,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目前,西峡县山茱萸种植面积22万亩,分布全县14个乡镇,主产区遍及9个乡镇120个村,带动3.5万农户10.5万名群众增收,被誉为“中国山茱萸之乡”,荣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河南省优质道地中药材”称号。
千黄万赤,斑斓秋岭胜春山;绿水青山,靓丽龙乡堪画卷。多年来,西峡县因地制宜,在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做活了“土特产”文章,通过“菌果药”产业转型、迭代升级,推进特色农业向提质导向转变。2022年6月,乡村产业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067元,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76元、4014元,“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已然展现。
“我们将持续锚定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2024年国际香菇大会和山茱萸争创全国‘三品一标’基地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加快推进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建设!”在西峡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县委书记马俊详细阐述了特色农业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