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宜居宜业日子甜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8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0

尉氏县宜居宜业日子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年来,尉氏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两个确保”,聚焦乡村振兴“一条主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新进展。

大桥乡 和美乡村展新颜

乡风文明绽芳华、人居环境绘锦图、产业发展谱新篇,近年来,尉氏县大桥乡着力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风文明绽芳华。该乡通过一系列举措,春风化雨厚植乡风文明底蕴。辖区30个行政村(社区)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现全员参与的“共谋”“共管”和“共评”机制,围绕感党恩听党话、乡村振兴、人居环境、道德风尚、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内容制定村规民约,有效推动良好村风民俗的形成;通过开展乡村光荣榜暨创星光荣榜选树活动及星级文明户评选、农民文化节、孝老敬老饺子宴等活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引领广大群众向上向善,目前全乡有352名群众荣登乡村光荣榜、1200多名党员挂牌亮身份,举办上千人次饺子宴弘扬孝道文化;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人居环境绘锦图。一排排农房整齐排列,一行行绿化树生机勃勃,一条条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大桥乡崔家村因势利导改善人居环境,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每到晌午时分,该乡席苏村的几家“辣子鸡”饭店都会高朋满座,从城内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如今客来客往、车水马龙。

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切实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目前该乡正在努力将席苏、马庄、周庄、岗刘、通院、崔家等村打造为省级和美示范村。

产业发展谱新篇。该乡以党建为引领,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吸引乡贤返乡创业,拓宽辖区群众就业渠道,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着力打造连片组团模式,形成了以十里铺、周庄为中心,沿尉鄢路6公里1800余亩的优质葡萄发展产业带;以岗刘、通院为中心,沿尉蔡路5公里存栏1.2万余只的肉羊养殖及深加工经济带;以大槐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粉条为依托,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红薯,整合4家粉条加工厂,形成年产值2000余万元的粉条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带;以马庄为中心,辐射崔家村、要井村,建成1000亩的大棚种植、陆地蔬菜生产、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集体经济综合试验区。

该乡党委书记赵泽涛表示,乡村不但要振兴,而且要和美,大桥乡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朱曲镇备足马力战秋收

九月秋收忙。时下,尉氏县朱曲镇4万亩花生、1.5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9月16日,走进朱曲镇菜张村,数台收割机正在玉米田里来回穿梭,随着收割机的前进,玉米穗被巧妙地摘离,秸秆则被同步粉碎,化为细碎的绿色肥料,均匀地撒向田地。收割机的粮仓里,玉米粒如同金色的瀑布,源源不断地流进车厢。

为保障全镇玉米、花生及时入仓,朱曲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早谋划、早部署,积极协调镇内农机专业合作社,摸清投入“三秋”生产的机械种类、数量以及机手等情况,做好农机具的跨区调度,确保农机具能“送出去、引进来”。据了解,目前全镇自有收割机50台,跨区调入收割机20余台,为高效完成秋收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机械支撑。

“今年我们种植了1000多亩玉米,目前收割很顺利。”凯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老虎介绍说,镇技术人员提前半个月过来指导合作社对收割机、旋耕机、种肥一体机等机械进行调试维修,保证各类机械在秋收工作中都能以良好的状态发挥功效。

“为确保秋粮收获工作正常进行,我镇成立‘三秋’农机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田间管理、农机检修、高质量收储等全方位技术服务,确保秋收农机投入足、收割效率高,满足广大农户生产需求;督促农机经销企业等做好农机具、农机配件储备,加强售后服务力量及人员技术支持,保证‘三秋’生产顺利进行。”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朱曲镇将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密切监测天气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秋收进度,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随时为农户和机手排忧解难,引导机具合理流动、有序作业,加快秋收秋种进度。

庄头镇“一村一品”铺富路

近年来,尉氏县庄头镇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贯穿到“三农”工作的全方面、各环节,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通过政策拉动、示范带动、项目驱动、创新推动,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形势喜人,成为壮大农村经济的新引擎、群众增收致富的“甜美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庄头镇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孵化了一批以春华秋实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省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农业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不仅带动了庄头镇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该镇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河南省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菜心、芥蓝、奶白菜等产品远销新加坡、阿联酋等地,年销售额7000多万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春华秋实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林下食用菌种植、食用菌和高端果蔬换季轮作种植,实现了一年三到四茬成熟的可喜成果。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庄头镇的花生、大蒜、小米椒等传统优势种植产业享誉省内。近年来,在新技术的加持和企业的带动下,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已建成高效大棚500多座,高油酸花生、优质大桃、小米椒、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突破6.5万亩。黑高村大桃、牛家村香瓜和韩集村羊肚菌也已成为该镇“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代表。

为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庄头镇配套建设了河南尉北科技食品工业园,园内拥有河南开心仁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涉农企业,年产值120亿元,可解决5200人就业。今年,庄头镇又引进了功藏酒业等一批大型企业,既壮大了产业,也实现了广大群众家门口就业。

“酒好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的产品,还需要通畅的销售渠道,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庄头镇镇长史瑞娟说。

为通过互联网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庄头的产品,庄头镇以牛家村“电子商务网红直播培育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平台”,用虚拟经济带动实体经济。现在入驻的两家电子商务公司预计一年可带动周边农产品及农业深加工销售上千万元。

“庄头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得到有效推动,主要得益于该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开封市人大代表、庄头镇党委书记陈伟说,“庄头镇将继续以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壮大,从农业大镇变成农业强镇。”

张市镇边岗村

乡村振兴“棚”勃发展眼下正是“阳光玫瑰”葡萄成熟上市季节。9月14日,走进尉氏县张市镇边岗村农业合作社现代农业果蔬示范区,只见一串串套着纸袋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农户提着篮子,穿梭于葡萄架下采摘葡萄,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我们这儿的葡萄全部采用有机肥料,还聘请了专业的技术员对葡萄园进行高标准的规范管理,葡萄颗粒大、口感好。”合作社负责人王喜营说。据王喜营介绍,该合作社种植的“阳光玫瑰”成熟时呈黄绿色,不裂果,不脱粒,糖度高,味道甜美还夹杂着玫瑰的香气,客商订单很多,供不应求。

近年来,边岗村深挖自身优势,主动创新作为,走出了一条“党员带动规模化、农业种植产业化、自主经营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自2018年开始,边岗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号召下种植了拱棚西瓜、辣椒,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无偿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等多项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当年就发展拱棚西瓜、辣椒200余亩,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2020年以来,该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集中连片流转村民土地800多亩,建成大棚800多座,带动周边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目前,边岗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绑定农户500余户,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大棚西瓜、辣椒等特色经济作物800余亩,既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富民强村。

下一步,边岗村将继续实施“合作社+土地流转+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思路,抓特色、抓大户、带农户,推动传统农业朝着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方向转变升级,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添能蓄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棚”勃活力。

蔡庄镇鹿村

巧手雕出“金饭碗”

切割、打磨、印染、抛光,9月15日,在尉氏县蔡庄镇鹿村玉雕加工户周创家中,一块块硕大的石料经过工人师傅的巧手加工,变成了美轮美奂的精品玉器。

据了解,鹿村加工玉雕已有近50年的历史,村里现有三分之一的农户1000余人从事玉雕加工业,同时还吸纳周边村近千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月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

近年来,蔡庄镇把鹿村玉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并充分发挥村党员干部的作用,利用有效资源,全力打造鹿村玉雕产业品牌,让鹿村玉雕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玉雕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邢庄乡水黄村

党建领奏“椒”响曲

尉氏县邢庄乡水黄村是河南省教育厅定点帮扶村,近年来,该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积极发展小麦辣椒套种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品牌;依托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设小麦辣椒套种500亩示范推广基地。

基地建设以党建为引领,科学布局、科学管理,将“四统一”供销服务(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有机融合,下足功夫,做好文章。村党支部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特色种植、辣椒加工,指导村民成立辣椒种植协会,通过“党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省教育厅筹资为村民提供120万株辣椒苗,连片成方发展辣椒产业,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庄闲置劳动力参与辣椒采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下一步,水黄村辣椒种植基地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拓展产业链,建立剁椒和泡椒生产车间、辣椒烘干车间,实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十八里镇

大棚种植产业兴

9月18日,走进尉氏县十八里镇,一排排现代化的大棚设施映入眼帘,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农户们正忙着耕作,有的在为蔬菜浇水施肥,有的在精心修剪果树,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近年来,十八里镇政府高度重视大棚种植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提供资金补贴、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支持。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示范引领,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推广精准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大棚种植效率和品质。建立示范园区和基地,通过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种植观念,提高种植水平。

此外,十八里镇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该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拓市场渠道。这些品牌农产品不仅在当地备受青睐,还畅销国内市场,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今,随着大棚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十八里镇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农户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版撰稿:李郑巍杨建新张旭靳风洲李赟远兵强王康摄影:李新义

无人机拍摄的门楼任乡沙沃村千亩桃园一角

十八里镇孟家村村民在晾晒辣椒

邢庄乡尹庄村组织无人机田间作业

游客在邢庄乡尚村大杏种植园体验采摘乐趣

万亩桃花醉游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