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从中原来今年“三秋”生产三件大事当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布切实抓好“三秋”生产 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236个玉米花生品种同台比武 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注入良种动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93% 我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见成效“豫农优品”智能数字化营销中心(漯河)揭牌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8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0

“丰”从中原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刘婷婷实习生韩英恺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进入9月,天气渐凉,中原广袤土地上,一片片金黄悄然铺展,绘就出一幅幅绚烂画卷,又一年的丰收序曲已悄然奏响。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等的特点,适宜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适合粮食大规模生产,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河南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粮食生产,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全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重大责任越扛越稳。

稳政策,激发农民干劲

“今年秋季,政府给俺们安排了2次‘一喷多促’套餐,里面杀虫剂、杀菌剂、营养液都有,算下来每亩地每次可以节省20块钱,我这600多亩地光打药就能节省2000多块钱。”9月18日,西平县焦庄乡毛寨村种粮大户韩献红说,“不光如此,还发放了铺设提单产的玉米密植滴灌管补贴,种粮越来越有底气了。”

在广袤的田野上,相较于种植经济作物的丰厚回报,粮食作物的种植回报较为有限,如何激发各地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热情与动力?河南用好中央财政资金,同时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将政策阳光更多洒向粮食主产区,稳步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针对玉米、大豆等秋季作物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关键技术“一喷多促”被广泛应用。为了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国家于8月初向河南省下达了1.59亿元“一喷多促”资金,强农惠农的政策春风,持续吹拂着这片土地,有效提升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河南积极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导向作用,实施差异化补贴,推进优机优补,对高性能播种机、智能高速插秧机、大型智能高端联合收获机械、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提高补贴额。

2023年,全省投入补贴资金23.75亿元、同比增加7.6亿元,补贴农机具19.9万台(套),大中型拖拉机较2022年增加3.2万台、增幅7.3%,小型拖拉同比减少11.6万台、降幅4.1%;高质量播种机具增加1.12万台,大喂入量高性能谷物收获机新增1.02万台。

稳面积,做好耕地文章

从粮食产量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粮食总产先后于2013年、2017年迈上1200亿斤、1300亿斤两个百亿斤台阶,并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成绩的背后,是河南做好耕地这篇文章的持久努力与付出,耕地是红线更是底线,也是稳产增收的根本。

在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一片片农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骆松山沿着机耕小路缓缓前行,认真检查每一块田地。作为村级“田长”,定期巡查已成为他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个星期,我都会把全村这一万多亩土地细细巡查一遍,就是要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任何违法占用耕地或是破坏耕地的行为,然后及时制止。”骆松山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延伸开去的田地,语气坚定。

近年来,河南把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越来越多的“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坚持“向科技要粮”,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藏粮于技”成为现实。

“以前觉得种地是件苦差事。”在安阳县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瓦店乡90后种粮大户张先智介绍说,现在赶上了智慧农业时代,播种、防病虫害、收割等多个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他掰着手指头细数好处:最直接的是路好走了、水好排了,最实惠的是种粮成本减少了,最重要的是旱涝保收,确保丰产。

粮食的高产离不开良田的坚实保障。从基础条件看,2012年以来,全省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85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7%,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318万亩,粮食抗灾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稳产量,见证难中求进

9月11日,一场聚焦全省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暨全链条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现场观摩会在郸城县胡集乡举行,省农科院专家齐聚一堂为玉米后期管理出谋划策。

“今年种了1300多亩玉米,经过专家现场测产,亩产能达1600多斤,我很惊喜,往年大概也就是1300多斤。”观摩会上,胡集乡种粮大户王雷站在地头分析说,究其原因是在播种时用了北斗导航系统,能最大限度利用土地空间;驾驶速度均匀,实现播种高效,种植密度从4500株/亩提升到6000株/亩;同时采取了玉米密植滴灌技术,不同于之前的“一炮轰”种植管理模式,现在第一次种植时只需施40公斤复合肥,后期多次按需、按量施肥,在实现单产提升的同时,每亩还可节约农机和农资类生产成本100多元。

河南粮食播种面积连续11年保持在1.6亿亩以上,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靠扩大面积提升粮食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要实现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的目标,就必须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下功夫。

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全省通过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推动“五良”集成,实现了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带动今年夏粮再夺丰收。

从小麦产量看,通过落实关键集成技术和高产示范带动,全省小麦单产达到444.58公斤/亩,较上年增加28.45公斤;总产757.14亿斤,较上年增加47.13亿斤,占全国夏粮增量的65%,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赢得了主动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