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第2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8期:第2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0

舞阳县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去年以来,舞阳县先后获得国家肉羊产业集群优势县、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等荣誉50余项,并成功承办全国玉米密植增产技术培训、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观摩等现场会,培育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

“我们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深入实施以农富民战略。”9月13日,舞阳县委书记王彦民说,全县提出了“育特色、建园区、提质量、促融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发展食用菌、优质蔬菜、优质花生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建强区域样板,带动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按照既定的发展主脉络,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舞阳县徐徐展开。

解锁丰收“密码”绘就金色“图谱”

□赵明奇陈帅鹏胡宗哲

“别小看了这些管子,它们可是丰收增产的关键!”9月10日,在舞阳县姜店乡田园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王朝锁指着田间纵横交错的滴灌带介绍说。受极端天气影响,今年当地玉米平均产量有所降低,但在近期的实际测产中,王朝锁的地块亩产依然达到了800公斤以上。

“以前种玉米,施肥都是‘一炮轰’,一亩地最多能播种4500多株,后期玉米长到两米多高,人根本进不去。现在有了滴灌带,水肥得到充分保障,一亩地能种6500多株,玉米‘吃得饱’,自然也就长得壮。”谈及丰收“密码”,王朝锁如是说。

去年,依托玉米密植滴灌技术,王朝锁的玉米地亩产达到了1092公斤,成了名副其实的“吨粮田”。

去年以来,舞阳县整建制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总面积达16万亩,积极推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病虫绿色防控、耐密优质高产品种应用等6项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实现了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遭遇高温、干旱、渍涝等逆境灵活精准调控水肥,既能保证玉米必需的水分和养分,也能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避免挥发损失和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及淋失,实现了减量增效、高产高效。

农业要增产,科技是关键。为助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舞阳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关键新技术、实行示范带动,加快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利用率达60%以上。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育。今年以来,舞阳县先后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75户,组建种植业专家服务团,组织开展室内集中培训700余人,培训高素质农民880余名,通过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截至目前,舞阳县高标准农田达66.75万亩。其中,总面积12.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中的智慧农业云平台,使农事操作、土壤墒情、作物长势、设备运转等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实现在线可视,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标准化,降低了人力和生产成本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甜“猕”来袭 一路生“花”

□赵明奇陈帅鹏支奕

近期,舞阳县太尉镇太尉村的关廷芳走到哪里都是笑眯眯的,时不时还会哼上几句小曲。走在村道上,问起关廷芳为啥那么高兴,群众都会解释:“今年的猕猴桃卖了不少钱,咋能不高兴呢?廷芳心里甜着呢!”

“廷芳家的10亩园子今年产出了3万斤猕猴桃,收益11万元左右,一举打破了太尉村的猕猴桃销售纪录,成为今年太尉村的猕猴桃‘状元’。”太尉村党支部书记关高生说。作为已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关廷芳是村里带头大面积发展种植产业的党员之一。

据了解,太尉村曾是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两委”班子想办法、勇敢试,以“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为突破口,在政府的支持和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承包了40亩地种植猕猴桃,引进20多个新品种,已带动周边70余户群众参与种植,平均每户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太尉村已摆脱贫困,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小康村。

“难怪地里的花生根系总是不发达,原来是我在苗期浇水太多导致的。多亏专家的答疑解惑,要不到现在我还弄不清楚原因呢!”近日,在太尉镇举办的花生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上,关寨村村民关永明在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对秋花生进行施肥管护。

今年上半年,关永明种了10来亩春花生,丰收的喜悦让他继续种植花生。由于管护到位,测产亩均在1000斤以上,预计总收入达3万多元。“种花生让我们的日子‘生花’。”关永明乐呵呵地说。

为使“小花生”变成村民致富的“金果果”,舞阳县太尉镇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成立花生生产领导小组,定期开展花生种植技术培训会,并邀请专业的科技特派员现场授课。同时,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支持+大户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全镇1300户群众种植1.3万亩花生,总产近5200吨,年产值超3640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猕猴桃、花生产业只是太尉镇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尉镇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引导更多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花生、中草药、烟叶等特色产业,激发自身“造血”功能,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形成了多点开发的“1+N”特色产业格局。

厚植人才种子收获振兴果子

□赵明奇陈帅鹏唐进京

“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使其各展所长,我们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实地锻炼、职业农民培育等方式,不断提高乡土人才队伍素质,增强专业能力,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一线干事创业。”9月12日,舞阳县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说。

为加速和美乡村建设,舞阳县在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挖潜的基础上,创新推行人才组团式帮扶做法,积极组织各类优秀人才下沉乡村振兴一线,为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服务、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础。今年以来,舞阳县先后聘用5名农技人员,为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选派159名人才下沉乡村一线当驻村第一书记;先后培训乡村电商人才80人、支部书记等乡村治理人才571人、农机人才307人、农村司法明白人50人,组织乡村“巧媳妇”培训800人,走出了一条以人才牵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为做好人才“传帮带”工作,舞阳县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等主导产业和食用菌特色产业,建立了7个农业人才服务组,从全县种植大户中选聘75名有产业、有技术、有经验、有意愿的乡土专家,按照统一管理、按需选派的原则,确保每个农业人才服务组至少有1名农业技术专家和5名熟悉该产业领域技术的乡土人才,将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聚集起来服务产业发展,实现乡土人才由零星分布向抱团集聚转变。

“为引育更多扎根泥土、贴近农民的田秀才、土专家、明白人成为全县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下一步,我们将会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挖掘各领域实用乡土人才,发挥乡贤能人的专业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舞阳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

党建引领产业兴小花生变成致富“金豆豆”

□赵明奇胡宗哲马湧举

“我们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流转土地提高花生种植面积,增加村集体收入。”9月13日,舞阳县章化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宾说,刘庄村胖胖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吸纳了不少本村及周边群众前来务工,实现了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为提高种植效益,在章化镇党委的积极引导下,花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深入陕西、河北、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启动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的刘庄村农发展合作社年产100万斤食用花生生产项目,并成功注册“胖胖仔”商标,开启了以延伸链条、塑造品牌为主的产业发展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合作社花生种植面积达3.8万亩,加工花生近200吨,累计产值突破230万元。

舞阳县积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谋划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花生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集花生品种繁育、规模种植、工坊生产、电商销售、产业质检、创业孵化、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花生产业综合园区,进一步开发花生酱、花生酥、花生糖等衍生产品,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今年以来,该综合园区累计种植优质花生达17.45万亩,实现总产值4.76亿元,培育发展花生深加工企业10余家,产品涉及炒花生、卤味花生、花生豆、花生油等十几个品种,小花生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豆豆”。

“我们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五星’支部创建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要素,通过开发资源、发展产业、项目带动等途径,不断探索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舞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特色产业丰收循环经济兴农

□赵明奇胡宗哲田重阳

金秋时节,舞阳县马村乡郭炎庄村的田野里,村民们穿梭的身影与硕果累累的花生田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马村乡以特色产业引领,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兴农富民的新路。

郭炎庄村党支部书记华耀生开心地说:“今年种了30多亩花生,每亩预计纯收入2500多元,比去年还高些。”

花生作为马村乡的特色农作物,不仅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也高。目前,全乡种植花生3.2万亩,形成了以乔庄、尚张、马南、湖西蔡、郭炎庄等村为代表的花生种植、脱壳、筛选等初加工基地,年加工花生200万余吨,年产花生副产品5000多吨,吸纳从业人员500余人。为加强花生产业发展,马村乡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质量和产量。

9月12日,在明盛科技食用菌产业园,工人正在为褐松茸、雪松茸称重、包装,销售人员联系客户派单、发车,一派忙碌的景象。该产业园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种植、研发、培训、加工、销售于一体,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9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500人,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紧邻着的舞阳县福莱特科技产业园里,一辆辆铲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将发酵好的基料装车运送到明盛科技食用菌产业园。该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年产基料6万吨,年综合利用小麦、玉米、花生等秸秆10万吨,鸡粪1万吨,转换高效生态有机复合肥4万吨,通过将秸秆混合鸡粪、豆粕加工成种植食用菌的培养基料,实现了秸秆、鸡粪和豆粕的高效利用,形成了绿色、高效、优质的产业循环。

马村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实施“党建+”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党支部+群众+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联合体,建立花生、食用菌、金丝皇菊、金银花等产业链党组织6个,扶持带动全乡29个行政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

马村乡党委书记冯小倩表示,接下来,马村乡将通过进一步发展壮大花生、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并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构建起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食用菌基料生产、微生物科技研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串起一条党建强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

贾湖遗址博物馆

舞阳县16万亩高标准农田夏粮收割场景

舞阳县16万亩高标准农田夏粮喜获丰收

舞阳县16万亩高标准农田秸秆回收场景

(本版图片均由舞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