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保护实现“人人动手、指尖监督”节会搭台 美玉生辉我省秋粮收获已过四成图片新闻石桥镇以梨为“媒”促振兴豫农优品组团亮相东博会为乡村人才振兴蓄力河南首个盒马村落地兰考郑向东获评全国“十大杰出村官”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3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5

石桥镇以梨为“媒”促振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广袤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这里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人口、村庄密集的地区。“千篇一律”的众多平原乡村,如何立足本土、深挖特色,探索乡村振兴的向“新”向“兴”路?近日,记者带着疑问,前往宁陵县石桥镇,近距离感受、探寻当地乡村以梨为“媒”,从赏花到品果、从美景到文旅、从一产到三产融合,不断挖掘特色、发挥特长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报记者董豪杰

沿梨花大道一路进入宁陵县石桥镇梨花桥村,挂果的梨树、别致的房屋、整洁的道路交相辉映,置身“村在梨园中,梨园绕乡村”的美景中,谁说山水才是景?

梨花桥村,这个豫东平原上普普通通的乡村,因为梨树自成一景:春赏梨花、夏乘绿荫、秋品梨果、冬观枝丫,一年四季都能让游人流连忘返。

如果从高空俯瞰,以梨花桥村为核心的宁陵县万亩梨园蔚为壮观,古梨园、金顶阁、昆虫馆、梨园六亭、多彩墙绘等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韵味。

如今,传统的梨产区迎来新变化:从品果到赏景,农文旅融合带来新亮点;从鲜食到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带来真金白银;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并进,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以梨为“媒”

农文旅融出新思路

9月19日,梨花桥村及周边的农户开始变得繁忙,摘果、装车、售卖,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梨花桥村3500多亩耕地种的全是梨树。每年这个时候,香甜多汁的梨果总能吸引来不少人。但如何利用梨树引来人、留住人,曾是村党支部书记吕元林的心头事:“如何让游客一年四季有得看有得玩儿?”

除了赏花、品果外,借助梨树,梨花桥村开启了一项“大工程”--农文旅融合。

道路、路灯早已建设、修整妥当,这是基础。如何保持常新常亮,让游客有更好的游玩体验?

吕元林说:“干净整洁是第一印象,不能马虎。”

为此,梨花桥村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面上,村集体专门派人打扫街道、清理垃圾;点上,各家“自扫门前雪”,负责家门口的环境卫生。双管齐下,时刻保持门前净、村子亮。

打扫干净再迎客,如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发展农文旅,梨园能给游客什么惊喜?这是村民的所思所想。

以梨花桥村为核心的万亩梨园,是天然氧吧,也是赏花、消暑、品果、观雪的好去处。那就抓住核心优势,让梨树当“媒人”!

梨花桥村老梨树众多,古梨园的打造,让不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沿着铺装平整的路面一路前进,200多年的古梨树,让游客直呼“不可思议”,并纷纷挂上祈福的红丝带。

园内有座形似开放的梨花造型的观景台,名为金顶阁,取自当地特产金顶谢花酥梨。登台远眺,万亩梨园围绕。

“将来还打算建树顶步道,让游客可以‘站’在梨树上面,绕梨园散步。”吕元林说。

不远处,正在施工的昆虫馆造型奇特,墙壁上画满了各种昆虫,以梨园昆虫、蝴蝶等绘画、标本为主要展示物,建成后将成为科普基地,寓教于乐。

古梨园、梨园六亭、金顶阁……以梨为“媒”,梨花桥村遍地是景,连梨农用以储存梨果的地窖,都成了游客探索的地方。

万亩梨园东部,石桥镇孙迁村依托梨园景致,以墙绘出圈,全村6条村道、32个胡同墙绘美轮美奂,主题各不相同,一路一景,被誉为“中原墙绘第一村”,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绝佳地点。

以古梨园为依托,宁陵县不断深挖文旅资源,规划了“上清水河廊道-中原墙绘第一村-梨花小镇-中国农科院老专家旧址-老坚决故居”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一路有景看、随时随地畅玩。

串珠成线

土特产迎来新升级

在石桥镇,道路两旁有不少梨果购销点的牌子,生产、收购、销售、运输,梨果上市的时候,这里人声鼎沸。

多年的种植传统,果农习惯了老一套的办法:种上酥梨、随行就市。现在,传统的梨产区有了新选择。

即使在7月初,不少收购点就开始忙碌了,更新换代的早熟梨已经上市。金顶谢花酥梨是石桥镇乃至宁陵县的招牌,但传统产区的变化正在悄然进行。

吕元林现在种植的就是“流行”品种秋月梨。作为村里第一个改换品种的人,他的初衷是为了多卖钱:“都是酥梨,市场上秋月梨行情又好,试试呗。”

秋月梨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确实不错。吕元林的成功,带动了不少果农开始改品种。

在吕元林看来,收入增加的点不全在新品种相对较高的价格。他解释说,以往种金顶谢花酥梨,村里大面积成熟上市,同时摘果,对劳动力、劳动强度要求都比较高,秋月梨成熟期早,就避开了集中收获时间,也拉长了梨果销售期。

不仅仅是秋月梨,在宁陵县酥梨试验站的基地里,专家种植了上百个品种的梨,果形、风味、成熟期都有差别,不同品种同台竞技,最终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错峰上市、多品种并进,新品种的引入,是石桥镇乃至宁陵县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但新品种的引入,也带来了种植技术、种植模式的升级。吕元林说:“虽然都是梨树,但不同的品种管理方式差别不小,需要特别注意。”

这给传统梨产区、梨农带来了新挑战。

专家团队在引入新品种的同时,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将不同梨品种的配套技术传授给果农。梨花桥村的集体合作社,每到果树管理关键时节,就会邀请专家前来开展培训、田间地头答疑解惑。

种植端有声有色,加工端也步履稳健。

从卖鲜果到深加工“抬高”身价,梨果的变化不小:梨膏、梨酒、梨醋,产品越来越丰富。

宁陵县果源贡食品公司负责人张艳敏介绍说,梨膏熬制在当地有多年的传统,但以往方法粗糙,且多作为鲜果销售困难时的“补救”措施。

应用新技术、新配方,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线,能够有效弥补不足。张艳敏还注册“小梨妹”商标,生产多种多样的梨加工制成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带来了产品升级,也带来了收入的不断提高。

连线成片

携手并进奔向致富路

无论是梨花桥村、孙迁村,还是万亩梨园内的其他村,单凭一个村,既难以撑起梨种植产业,更不能担起农文旅融合发展重担。

一枝独秀,难以撑起梨产业大舞台。宁陵县以石桥镇为中心,打造涵盖23个行政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宁陵县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新的生产方式让传统种植区的果农能够第一时间学到新技术,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药剂、新型果园机械,技术宣传推广作用明显。

生产端,分散种植,各具特色;销售端,集约高效,效率效果大不同。

聚焦梨农需求,集中服务梨农,宁陵县建设果蔬冷链物流园,就建在梨产区,梨农在家门口就能“升级”储存、销售等。

物流园里,依托先进的气调冷藏库,梨果保鲜期更长,这让不少经营者和果农受益;传统的简单分拣分级也被机械化取代,流水线不仅能够快速区分果子大小,还能够检测内部是否有病变、损坏等。

伴随着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品品质也不断提升,梨果销售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宁陵县不断加大宁陵酥梨区域品牌建设力度,以打造提升整体品牌形象,助力产业发展。

沿着石桥镇的旅游公路,各村的美景可以“一网打尽”。

发展农文旅融合,石桥镇摒弃一村一地、单独打造的思路,统筹规划、连村成片,共同打造梨花小镇旅游品牌。

近年来,石桥镇陆续建成了梨文化博物馆、观景台、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游景区公路环线等基础设施,开设自由采摘园20多处,打造出一条集民宿、餐饮、研学、交流、乡村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农文旅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当地农户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构建旅游产业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