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焦莫寒实习生吕舜
临颍县巨陵镇英王村,拥有1515亩耕地、1383人,不靠山,不临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原村庄。曾经的英王村,村集体收入不多,更谈不上什么人居环境,用村里人的话说,那时候英王村各方面都“中不溜”。
为了改变,为了更好的生活,村干部大刀阔斧地改革,他们发动全村力量动脑筋、花心思、想办法,围绕土地做文章,从毫无优势到能持续、有特色的差异化发展,实实在在让村民得到实惠……
如今,走进英王村,“里子”“面子”都变了不少,平原乡村质朴的气质都好像添了不少新意。
“扫净马路,找对道路”
就在前一段时间,英王村有件不得不说的小事儿。
站在村委会大院,63岁的谷春花的笑容就没从脸上下去过,她和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的42户村民一样,都领到了合作社的分红福利--合作社种植的甜瓜、西瓜和番茄。
“虽说并不值多少钱,但我们心里暖暖乎乎的。”谷春花说,“我家的5亩地都承包给了村集体,平时在合作社帮工,自己有空也能在附近打零工,这样既能在家看孩子,每年还能多收入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排场!”
今年村里瓜果大丰收,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村干部一合计,村集体有钱了,今年的番茄和甜瓜又卖得好,当然要给入股村集体的村民来点福利。这才出现了村委会大院村民排队领分红的场面,事虽小,但这在英王村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要知道,过去的英王村,村集体经济是个老大难问题,谁听了都摇头。
“一年之内,没给村里带来任何经济发展,村委会人员的工资全部充公!”
时间拉回2020年11月,掷地有声喊下这句话的是英王村村“两委”干部,他们向全体村民立了“军令状”,按了红手印。那一年,英王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2021年5月,英王村确立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总思路。“英王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水,没啥比别人强的优势,用这1515亩耕地,我们狠下心去好好弄,就是种瓜种菜也给它种出花儿来!”村党支部书记王银河是个痛快人。
可事实是,那时候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里的土路一下雨都是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摆在王银河等人面前的是一笔烂账。但王银河相信,只有环境变好了,大家才有干劲。可村民已经习惯了各扫门前雪,从何入手呢?
“就靠村‘两委’和党员的带头作用。”一不做二不休,王银河牵头规范基层党组织管理,一条一章捋、逐字逐句改,改变以往党员管理松散、党性观念淡薄等问题,先让党员先锋“动起来”。
68岁的老党员王保先动起来了,他郑重写下承诺:“我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管理,每天坚持义务打扫村内主要干道卫生。”
老党员王保先行动了,带动了很多人,在先锋模范作用的影响下,村民也行动起来了,没多久,村里就铺起了柏油路,盖起了小公园,建好了停车场,立起了路牌,人居环境极大改善,英王村的“面子”大焕新。
门前的道路弄干净了,发展的路子才清楚。
可村民的新顾虑也来了,“英王村一直是个穷村,集体经济能搞起来吗?”“投进去的钱岂不是打水漂?”面对这些疑惑,王银河再次发动村干部和党员,向村民承诺“先给钱,后种地”“流转户优先工作”。
或许是看到了村干部们干事的决心,2021年10月,英王村南部80户农民的480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其中42户入股村集体,英王村到位了“第一桶金”。
“种瓜得瓜,种好瓜得好瓜”
有了村民的支持,村干部们开始反复思考“土地文章”到底怎么做?
王银河说:“我们反复研究,决定流转土地种瓜果蔬菜,我们的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要做就要做出品质来!”
再仔细研究本地辣椒种植传统后,村干部们又去山东寿光考察了一番,最终英王村开始尝试种植了100亩在本地不常见的螺丝椒。因为低投入、省人工、鲜售价格高等优势,才收了一茬的辣椒,就收入了28.9万元。英王村又建了8个温室大棚,坚持不打药、无公害,种植圣女果、吊甜瓜、吊西瓜等反季节果蔬。
英王村尝到了差异化种植的甜头后,开始更加认真对待每一个事情,党支部、党员代表会跟村民反复讨论,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慎重做决定。之后,英王村的种植开始迈向精品化。
为了让英王村的瓜果蔬菜“提升档次”,村干部王军伟没日没夜地守在大棚,种苗、覆膜、浇水、吊秧,每一个环节他都全程参与,村里还专门聘请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引进蔬菜良种、注册“颍河英王”商标、开通抖音直播、发展订单农业等,持续推动村内蔬菜种植向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今年西瓜行情普遍不如以往,但英王西瓜品种好、甜度高,销量依然不错,每斤最低3块钱,是市场平均价的3倍。”王军伟话里话外透着骄傲,“我可不是‘王婆卖瓜’啊,今年7月,英王西瓜足足卖了3万多斤,收入12万元,甚至有人从漯河和许昌开车来买瓜,牌子打响了,就不愁销路了。”
目前,英王村蔬菜种植规模已达800余亩。2023年,英王村共销售圣女果、蜜薯、粉条和新年果蔬礼盒6000多箱,帮助村民(包括蔬菜种植大户)增收20万元以上,增加就业6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现在英王村的品牌已经打响了,我发愁的是如何扩大规模。”王军伟说。
今年春节期间,英王村又推出了全新的蔬菜水果礼盒,卖出3500多套,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五一假期,村里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并发展“订单+采摘”经营模式,仅一个月就实现了销售额14万元,净利润10万元。然而,因为订单太多,只能被迫启动“限购”模式。
“英王村的绿色蔬果品牌有多火爆呢?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假冒英王村招牌卖菜的现象。”王军伟哭笑不得,“接下来,我们也会进一步提升品质,拓展销路,让英王绿色蔬果品牌再上几个台阶!”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干”
“我是村党支部书记,但不是万能专家,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的人去干。”王银河说,他坚信,村子的发展需要能人,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注重人才吸纳,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王银河说:“没有壮壮,今年的抖音直播是开不起来。”
壮壮是谁?王壮壮是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在村里的选调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着英王村主要的宣传任务,开设抖音和微信公众号,把英王村的“新媒体矩阵”给打造起来。
“简直帮大忙了啊!”王银河和村“两委”商量过了,年底王壮壮调回市里时,英王村一定要敲锣打鼓欢送他。
王壮壮笑呵呵地说:“不是我多能干,是村里氛围好,英王村不会亏待每一个干实事的人。”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英王村坚持的发展逻辑,采取放权到位、激励到位、关怀到位的“三到位”模式,吸引人才投身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村里有个集“环境监控、土壤检测、病虫害预警、自动浇水”等功能于一体的100亩5G数字种植基地,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序工作都能自动完成,这个5G数字种植基地,王银河交给了58岁的技术员王孟岭全权负责。
王孟岭是英王村村民,以前在上海做蔬菜技术员,如今在家门口干回老本行。今年7月,在他的指导下,英王村突破“三伏天”大棚种植病虫害、高温的影响,种植了8个大棚的圣女果、彩虹西瓜和甜瓜,赶在国庆假期之前上市。
“我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技术员,大棚建设听取我的意见,这里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我都有自主决定权,”王孟岭说,“我也不会辜负这份信任,给村里多贡献点儿力量。”
像王孟岭一样的农艺师,在温室大棚发展问题上有一票否决权,村里还为驻村第一书记和技术员专门配备电脑、桌椅、空调等办公设备,增加专业人才对英王村的归属感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英王村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对发展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被能人包围,村里的干部们更有干劲了:“我们利用集体收入16万元,又向上争取了10万元,再建设10座温室大棚,之后计划种植大棚香葱,拓展农产品品类。”
王银河说:“围绕土地做文章,但也不能只盯着土地,我们决定走三产融合的路子。”
未来的规划里,下一步英王村将增设数字化温室大棚,实现一年四季销售蔬菜,丰富蔬菜种植品类;对圣女果、蜜薯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建设精品化销售路线,并积极与中央厨房合作做预制菜。同时以农业研学园基地为依托,打造共享菜园、乡村民宿、乡村餐饮等特色乡村主题旅游项目,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将农业产业链向第三产业延伸。
村集体经济从2.8万元,到60多万元,英王村把“土地文章”做好做大,王银河说,他有信心,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未来村子咋发展,他心里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