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帖艺术馆纪游汝州大峪漫山红叶红连天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53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01

汝帖艺术馆纪游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帖艺术馆“使君坐啸”展区(前)、“宋室鸿宝”展区(后)

明拓《大观帖》(汝帖艺术馆藏)

明拓《大观帖》(汝帖艺术馆藏)

□彭忠彦

汝州市区洗耳河畔--许由曾经洗耳的地方,如今又平添一道历史、文化风景--汝帖艺术馆。

甲辰年八月上丁日(2024年9月10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第一次应邀踏进这座书法艺术殿堂。

自唐代开始,将八月上丁日定为祭孔日。915年前的这天,即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八月上丁日,时任汝州知州的翰林学士、诗人、书法家王寀镌刻的《汝帖》问世。王寀将《汝帖》作为祭礼献给至圣先师孔子。915年后的八月上丁日--既是祭孔日,也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汝帖研究院将历经三年创建的汝帖艺术馆对外开放,作为圣礼献给先贤孔圣和当代园丁,纪念为汝州历史和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王寀先生。

金风吹起一河涟漪,秋光唤醒满馆精灵。我站在馆前思绪万千。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公益性质的专业法帖博物馆,汝帖艺术馆继承“笔史”精神,以《汝帖》为核心,收藏了从中国的第一部皇家法帖《淳化阁帖》,到最后一部皇家刻帖《三希堂法帖》等著名丛帖,以及自甲骨文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书体的名碑名帖。如此高古典雅灵动的艺术瑰宝,如此淡泊名利的高雅志趣,就应安放在清流潺潺、高士洗耳的福地。

迈着轻缓的步履,在讲解员肖女士的引领下,生怕惊飞900多年前的艺术精灵,我朝圣般地进入了展厅。第一展区为“法帖之祖”:展示有明拓《淳化阁帖》《大观帖》《泉帖》及清拓肃府本《淳化阁帖》等不同年代的《淳化阁帖》拓本及刻本。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宋坐稳江山后,太宗皇帝命翰林侍书王著把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北宋以前103位书法家的420篇作品,编纂成帖,名《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共10卷,其中历代帝王法帖1卷、历代名臣法帖3卷、诸家古法帖1卷,后五卷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淳化阁帖》的刊刻,确立了二王书法的主流地位。刻成之后,拓本赏赐给宗室及二品以上的大臣。由于《淳化阁帖》是刊刻在枣木上,传拓太多木板开裂,后来即使官至二品,也不再赏赐了。相传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楧为肃庄王,并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为传家之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肃宪王请能工巧匠将宋拓《淳化阁帖》重摹上石,传于后世。

我想,木有本水有源。尽管《淳化阁帖》是中国第一部法帖丛帖,与《潭帖》《绛帖》《泉帖》并称“四大阁帖”,但是《汝帖》以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史学价值,独秀群芳,堪称千古一帖。《汝帖》现代研究专家、《续汝帖》主编李志军认为:王寀秉承了孔子“文以载道”理想与情怀,借助书法艺术史来“论世正名于治乱之际,君子小人之分,每致意焉”。他刻帖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书法技艺的训练与学习,而是明天道、叙人伦,重建儒家理想的政治社会秩序,故而王寀称《汝帖》为“笔史”。

思接千载--人已被拽进《汝帖》展区。宋拓《汝帖》残卷、明拓三卷本《汝帖》、明拓《汝帖》翰墨堂藏本;清拓曾纪泽藏本《汝帖》、清拓日本回流《汝帖》及多卷清拓白明义版《汝帖》等。王寀按照朝代顺序,精选夏、商、周三代至唐末五代97位名家书法,刻12石,初置于州衙坐啸堂,后嵌入望嵩楼墙壁。明代散遗,清代州官范承祖、白明义两次搜罗补刻,分为20石。曾任河南巡抚的清朝碑帖学家毕秋帆在其所著的《中州金石考》中称赞《汝帖》为“宋室鸿宝”。

目前,其他阁帖均已失传,唯有《汝帖》千年来经有识之士不断抢救修补,原石现存于汝州文庙博物馆。《汝帖》博大精深,真、草、隶、篆,无所不包,计有金石文8种,秦汉、三国字体5种,五朝帝王书31引,魏晋9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4书和欧阳修、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钱俶、梁鹄、诸葛亮、“竹林七贤”等90余家书法手迹,共计109帖。

我是个书法艺术的门外汉。但在讲解员的指点下,用心读帖,竟读出了情趣,品出了意境,嚼出了甘味,获得了真谛。你看那先秦金文,体势多纵,浑朴豪放,醇厚圆润,自然至妙;石鼓文则雄强浑厚,体象卓然,殊今异古,天真奇采;而小篆的线条圆匀,其势飞腾,形态端严,方圆绝妙;汉隶字体却浑厚质朴,端庄遒劲,气派宏大,仪态万千;章草的结构独立,字画波磔,如行云流水,笔意奔放,古逸高深;行书则奇纵变幻,刚柔潇洒,八法精妙,灵气通神;晋唐楷书的法度严整,遒劲拔萃,骨力充盈,神采照人;草书的悬针垂露,书法纵逸,势若飞动,多呈天趣。由于风格迥异,各领风骚,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珍视。“一帖在手,尽览古人书艺奇珍”,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了慨叹!

金风携带花果香味钻进展馆,和墨香搅和在一起钻进肺腑,甜醉我心。读碑帖书法艺术,品“笔史”进取精神,嚼文字发展历史,古文化的琼浆玉液把我的心灵浸润得晶亮晶亮。字里含世界,碑中藏乾坤,一部《汝帖》向我们展示了华夏书法艺术和地域文化的辉煌与魅力!

如果说第五展区“丛帖集珍”和第六展区“法帖博览”,异彩纷呈,分领风骚,那么第四展区“帖脉相继”展示的《续汝帖》,则是地域传统文化艺术亘古传承的见证。2013年《续汝帖》问世,它承接王寀的“笔史”传统,上接《汝帖》,自宋迄清,迢递有序,收录帝王、圣贤、忠烈、隐士、高士、硕儒、学者、画家、文人等193位的209件作品入帖,计24刻。2015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和河南省文联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刻帖论坛”在汝州召开。与会学者称,《汝帖》是“帖之祖”,《续汝帖》是新时代的“帖之祖”。

轻轻抚摸散发着时代气息和墨香的《续汝帖》碑刻,我分明看见一条叫“汝水”的河流,从上古深处缓缓流来,源远流长。水面漂浮的一只鹳鱼石斧彩陶缸,上面画着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大的一幅画,女娲坐在岸边吹奏着笙簧观测风雨;一只鹳鸟腿骨骨笛--“中山寨骨笛”顺水而下;孔仲尼在汝水岸边采风,把《汝坟三章》收入《诗经》……一浪越千年,王寀伏案汝水之阳的州衙坐啸堂创作《汝帖》跋文……

走出汝帖艺术馆,可魂儿还纠缠在《汝帖》的字里行间。那一行行或飘逸俊秀,或遒劲浑厚的书法作品像一串串青色的文化精灵飞翔在我的天空:东汉崔瑷的字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张芝的草书可为“汉武爱道,凭虚欲仙”,“飞白体”创始者蔡邕的汉隶则“骨气洞达,爽爽有神”,魏钟繇的字“古朴典雅,开一代楷书先河”,晋代王羲之的行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那一帖帖的汉字,铁钩银画,环肥燕瘦,风格不同,各有千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脉相承,浑然一体。从中可见900多年前汝州石匠精湛一流的镌刻水平,不仅字字传神,而且浓墨、枯笔等特殊效果,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谁从灰烬拾遗珍,石烂犹存古文字。”9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江河改道,朝政几易,《汝帖》历经无数浩劫而保存下来,在艺术的长廊中熠熠闪光。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代代汝州人,以其对碑帖艺术的情有独钟,担当艺术传承,为汝州地域文明抹上神圣的一笔!

《汝帖》--一串永生的文化精灵。

汝帖艺术馆--一道永恒的艺术风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