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峡县委书记马俊
西峡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辖19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总人口49万人。全县区域面积85%为山地,人均耕地不足0.7亩,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近年来,我们立足山区特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着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探索出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山区“千万工程”新路子。
一是片区联动,布局乡村发展新蓝图。加强片区规划。西峡县综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划分“1+4+N”个示范区,“1”即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4”即香菇产业区、猕猴桃产业区、中药材产业区和文旅产业区;“N”为各乡镇至少建设1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形成“先导引领、四区并进,功能互补、服务共享”有机协同效应。统筹整合资源。我们强化三产融合先导区引领功能,创新“投融建运管”机制,跨镇域、跨村域资源互补,联农带农,抱团发展。全县4.8万户16.6万人从深山偏远村落搬迁到中心村、集镇和县城居住,实现了产村融合、产镇一体、产城互促新格局。加强示范创建。全县国有企业融资2亿元,参与39个省市级示范村建设,创成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和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各两个;培育“四美乡村”51个,带动创建“五美庭院”2.2万户,呈现和美乡村新面貌。
二是突出重点,绘就和美乡村新篇章。聚力聚焦乡村产业。全县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菌果药旅”产业链链长制,合力推动特色产业扩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香菇产业近十年累计出口创汇110亿美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猕猴桃产业产量、效益均居全省第一;山茱萸年产量4000吨,居全国第一位;已建成17个开放景区,3万余名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菌果药旅”产业综合效益360亿元,全县80%以上群众80%以上的收入均来自这四大产业。重抓重推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六清”“六治”行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各乡镇集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厕所革命”改厕5.8万户,改厕户占常住户的95%。“十二五”以来,实施水、电、路、通信等乡村建设项目16大类78个,累计投资112亿元。落实落细乡村治理。我们同步推进“五星”支部与标兵村镇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以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划分五级网格17647个,配备网格员4688名,公众安全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
三是创新机制,凝聚和美乡村新合力。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西峡县出台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设立菌、果、药三大产业发展基金,创新“菌贷通”“果贷通”“药贷通”金融产品;组建农业品牌运营公司,推出“西峡贝贝龙”“中国人的阳光金果”等品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发展电商企业286家,交易额达166.4亿元;鼓励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组建乡村共建联合社,成立一批强村富民公司,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45%。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全面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小手拉大手”活动,落实“周四村庄清洁日”和“村民议事”制度,试行垃圾有偿服务收费机制,引导村民参与“六清”“六治”行动,“五美庭院”创建率达65%以上,全县农民群众32.8万人(次)积极动手参与环境整治,占全县常住劳力的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发布会为契机,紧紧围绕“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工作主线,充分运用会议的丰硕成果,认真吸收专家的真知灼见,广泛借鉴先进地区的理念做法,持续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峡方案”“西峡样板”,争创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县,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更多西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