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芯片”土生金草庙甘蔗“甜蜜”上市“淮河翠” 鼓起菜农钱袋子“共享菜园”共享“收获”柑橘丰收季“金果”满枝头“接力赛”跑得怎么样?图片新闻“新鲜血液”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居民家门口看大戏意见建议直接说出来畅通群众“致富桥”解决失能老人就医难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62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14

“接力赛”跑得怎么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村民心中有杆秤,点点滴滴的小事搭起了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民之间的桥梁,他们也从外来的书记变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破解了第一书记的难题困惑

刘庄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5任驻村第一书记较好解决了基层治理中面临的一些困境,这也是驻村第一书记普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初来乍到如何融入?绝大多数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里,很容易“水土不服”。刘庄村5任驻村第一书记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交接期内,上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当好“导师”,带领新任驻村第一书记下村入户调研走访,党员全部沟通、村民代表全部见面、知名乡贤全部走访,深入了解全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人口结构等情况,干部群众对新驻村干部“一见如故”。

能力本领如何提升?驻村第一书记既要强班子、找路子、脱帽子,还需结对子、解梁子、树牌子,时不时也会遇到挠头事。

“我们积极参加市县两级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大讲堂等,与县级领导、镇科级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参加全市‘出彩吧·支书’大比拼活动,在相互交流中比学赶超、实干争先。”刘庄村现任驻村第一书记蔡斌说。

集体经济如何破局?凡需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村,大多集体经济不强。刘庄村的5任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加强项目谋划运作,“土里刨金”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帮助村集体成立种植合作社,兴办建材公司、食品加工厂等企业,做大做实村集体经济“蛋糕”,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后盾作用如何发挥?作为派出单位的漯河市水利局,该局班子成员每个月轮流到村里蹲点帮扶,每个季度局党组会专题研究一次驻村工作,同时局机关党支部和刘庄村党支部结对。在脱贫攻坚期间,局机关8个党支部和村里9个贫困户结对,局机关的干部职工对刘庄的情况都十分熟悉,形成一套常态化帮扶机制,“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提升了支部引领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向心力。

探索了第一书记的实践路径

5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方面虽然做出了不同贡献,但从他们的驻村实践中可以得到一些共性的经验和启示。

有贴近群众的亲劲。只要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刘庄村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老人们最常说的话就是“看到第一书记,就像看到了亲孩儿一样。”实践证明,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才能赢得群众的赞扬。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真正把村民当亲人。”陈凯强有感而发。

有扎根基层的干劲。从走访村民到发展产业,从建设大棚到兴办企业,5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最终推动刘庄由弱到强。实践证明,只有身子沉下去,作风才能实起来,事业才能兴起来。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把农村作为培养锻炼自己的广阔舞台,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从小事细节做起,以钉钉子精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难事办成。”高营三谈及驻村经验时说。

有直面问题的闯劲。面对难题,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5任驻村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交出了“高分答卷”。实践证明,凡事皆有解,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个别的还是普遍的问题,一定能从理论上、实践中、群众那里找到解决办法。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树牢有解思维,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坚定不移破除障碍、打通瓶颈,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吴洪良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有久久为功的韧劲。“1个后盾单位+5任驻村第一书记”持续十多年的努力,成就了“刘庄蝶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