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小剑李振阳通讯员李新春洪晓燕)11月28日,在商城县长竹园乡灌河源中药材种植基地内,连片的野菊花一望无际,村民们采摘的身影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白墙灰瓦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景。
“今年,全乡16个村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广泛种植野菊花,面积达6000余亩,并集中连片打造了600余亩的武畈村野菊花种植基地,预计每亩收益3000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长竹园乡乡长董长城介绍道。
在距离长竹园乡70余公里外的汪桥镇,盛开的杭白菊花团锦簇,芳香四溢,映入眼帘的同样是一派采收的忙碌场面。
而在该县的上石桥镇,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利用集体“四荒”地,在原有艾草种植基础上,统一规划、连片发展,打造了“艾草小镇”。
“艾草种一次收5年,一年能割2~3茬,预计每亩产量1000公斤,俺村今年种植了1172亩,年产值近百万元,以前大伙口中的野草成了俺村的‘绿色银行’。”上石桥镇塘湾村党支部书记赵永锋告诉记者。
目前,该镇艾草种植面积近2万亩,涉及农户4万余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收割、初加工、深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小小艾草已成为该镇的“大产业”。
近年来,商城县围绕“一草一花”(北部艾草、南部野菊花)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配套产业设施,加大扶持力度,中药材产业如雨后春笋兴起,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
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年产值约6.5亿元。并成功打造了5个万亩药材种植基地、7个标准化种植基地,相继建成了4个中药材仓储加工车间以及2万平方米的中药材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如今,该县已经把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撬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激发了内生动力,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