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刘文伟
12月5日,宜阳县2024年高素质农民小麦单产提升行动培训班结班仪式举行。
宜阳县是小麦生产大县,2024年小麦播种面积63万亩。来自省市知名的小麦栽培专家、植保专家、育种专家现场授课,并组织学员到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试验基地、温县小麦博物馆、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示范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昆虫标本馆等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全方位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水平。
时间回到11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暨河南宜阳数字辣椒科技小院在宜阳县双椒融合产业园举行揭牌仪式。该实验室从辣椒选种、育种、智能仓储、精深加工等环节开展系统研发,培育适合豫西地区的优质辣椒新品种,从源头助力当地麦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宜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石,以智慧管理为引擎,以人才培育为动力,全力挖掘农业潜能,为农民带来切实收益,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个精彩亮点。
累计建成28.08万亩高标准农田
“今年,韩城镇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覆盖了桃村、五岳沟、聂沟岭、于凹、冯庄等5个村庄,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1400立方米的蓄水池已经竣工,覆盖3100亩农田的输水管道铺设完成,田间农用道路全部铺成,方便机械化作业。此外,我们配套实施了农田输配电工程和信息化工程,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了地力。”韩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有机肥施用、水利设施全面升级、物联网技术融入等一系列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累计建成28.08万亩高标准农田,显著增强了农田的灌溉与物资运输能力,使农作物实现产质双提升。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该县制定了高标准农田项目集中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确保在建项目高质量推进,建成项目实现有效管护。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整村流转和“小田变大田”工作,成功打造了多个乡村产业示范项目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向数字高效的智慧农业转型
“今年,我采用县里推广的麦椒套种模式,小麦产量稳定,辣椒也喜获丰收,两亩多地能收入8000多元,相比往年单一种植小麦,收入增加了两倍多。”12月5日,柳泉镇沙漠村的赵大姐对记者说。
麦椒套种,是宜阳县发展智慧农业创新种植模式的双赢体现。
位于桃村的鼎德智慧种业玉米试验田收获的一袋袋玉米种子收仓入库,见证了智慧管理平台与先进滴灌喷灌系统结合的丰硕成果。作为河南省2024年玉米单产提升综合试验示范项目,该试验田今年亩产突破700公斤。
智慧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以鼎德智慧种业为示范引领,宜阳县正加速向数字高效的智慧农业转型。占地125亩、总投资3.6亿元的辣椒、花椒双椒融合产业园建设接近尾声,即将投用,届时将通过“5G+智能化设备+大数据计算+精细化服务”模式,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管理。
如今,宜阳县已初步形成了“北椒南药”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北部8个乡镇以益民控股公司为龙头,建设了10万亩麦椒产业带;南部5个乡镇则以红日药业为龙头,发展了10万亩中药材产业带。智能农机与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农业作业精度和效率,让农田管理更精准、农业生产更高效。
人才队伍兴则农业发展稳
从乡村CEO培养集训班到高素质农民高效旱作农业培训班,再到烟叶烘烤与花椒大田管理培训,在宜阳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技人才培训的身影。
依托蜜蜂养殖、花椒、中药材等优势产业,该县成立了多个农民田间学校,与多所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携手,开展农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科学种田照进现实,农民们“富脑袋”又“鼓口袋”。
为鼓励多元人才返乡创业,宜阳县优化体制机制环境,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退役人员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人才成长集聚。截至目前,该县已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9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17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9个,培育5家省级和19家市级家庭农场。新型农业主体的规范运营,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宜阳县将继续秉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乡村产业集中连片发展、资源集中连片配置、基础设施连片完善、公共服务连片共建、治理能力连片提升等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