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相飞通讯员刘高山
他是一名邮政投递员,27年来,投递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4圈半,投递各类报刊37万份,各类信函包裹138万件,经过不懈努力让“死信”复活的有2900余件。
他叫寇化增,是邓州市裴营邮政支局投递员。
2010年1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邓州市裴营邮政支局收到一封地址和收信人为“河南省邓县滕楼大队屈湾公社文渠街屈湾村孟某”的信函,这可难坏了负责投递的寇化增,因为这是从湖北省房县寄来的寻亲信,收件人地址横跨两个乡镇。寇化增先到腾楼街打听无果,后又到屈湾村探访,终于找到收件人孟某。看着眼前这位已成“雪人”的投递员,孟某感激得不知道说啥好。
2011年8月26日,一封由郑州某高校寄给“邓州市裴营乡滕楼街魏征收”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被分到寇化增所投线段上。一想到开学在即,寇化增赶忙查找这名考生。由于该街商铺云集,人多且流动性大,加之地址欠详,结果无功而返。责任心强的寇化增就把自己的名片留给24户认识的人,请他们帮忙提供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中午,寇化增终于在街西头找到魏征。魏征的姨激动地说:“孩子是外地人,因他爸妈外出打工,今年暑假来我这里住。他对这里不熟,地址留得不详。真是多亏了您呀!”
去年8月,裴营邮政支局收到一封来自驻马店市遂平县的挂号信,收件人叫郑小田。寇化增看到信封上的地址犯难了,收件的张道楼村多数人姓张,没有姓郑的。寇化增多方打听找了一天,还是没找到收件人。
傍晚时分,寇化增将此事发到手机微信群、朋友圈,让大伙儿帮忙寻找。
第二天一早,寇化增按着信封上寄件人的手机号拨通询问,对方态度诚恳地说,详细地址不清楚,他和收件人在部队是老战友,曾并肩作战过,结下了深情厚谊。寇化增告诉对方,不要着急,他会想法找到“郑小田”的。
寇化增决定进行拉网式寻找,在投递的过程中见人就问。他盘算着本乡26个行政村有几个村庄有姓“郑”的,便一个村一个村用电话联系村党支部书记、村会计帮忙寻找,一天下来还是杳无音信。晚上10时,正在吃饭的寇化增灵机一动,心想十年前划分到湍北新区的锞郑村会不会有此人。于是,他放下手中的碗筷,拿出手机便给该村会计郑建新打电话说明情况。郑建新告诉他,该村有一个退役军人,但不叫郑小田,叫郑定田。
第二天一大早,寇化增直奔锞郑村,找到郑定田家。正在检修农机准备秋收的郑定田展开信函看后,激动地说:“是他,就是他!这可是我生死患难的老战友啊!”原来当年父亲给他起名“小田”,参军时填写为“郑小田”,现在身份证上的名字叫郑定田。喜出望外的郑定田,当即拨通了老战友的电话,两人开心地聊起来……
从这一个个“死而复活”的函件故事中,寇化增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什么是一个乡村邮政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