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端生态优美人民共享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6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1-02

产业高端生态优美人民共享

263办公室主任杜炜畅谈“绿色园区”建设

前不久,党工委、管委会隆重召开绿色园区建设部署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经开区“五个园区”建设的序幕。日前,记者围绕绿色园区建设有关情况专访了263办公室主任杜炜。

记者:经开区基于什么认识创建绿色园区?

杜炜:去年以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全面系统谋划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了打造特色园区、智慧园区、创新园区、绿色园区、幸福园区“五个园区”的战略构想。绿色园区建设饱含着经开区人对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共融共兴的美好追求,与特色园区、智慧园区、创新园区、幸福园区整体统一、相互融合、互动并进。建设绿色园区,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科学设计,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宜业宜居生态环境的重要实践。

记者:经开区创建绿色园区面临的形势如何?

杜炜:一是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近一段时间以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论调出现的比较频繁,有的企业和项目把指标下降、未完成节点计划归结为“受环保检查影响”;个别企业认为环保监管过头了,甚至打着“发展”的旗号干着“污染”的事。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发展与环保、今天与明天的辩证关系。“自律方能自由,合规方可持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高强度环境保护就是推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二是面临污染防治和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当前,经开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货车”偏“公路”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低端产能超载着环境容量、透支着生态成本,成为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从源头上破除产业结构性矛盾,挤出低端产能、腾出高端空间,助力产业蝶变。三是面临外源输入和内源影响的双重压力。入冬以来,沙尘天气、区域性霾天气明显增多。去年12月10日20时起,全市启动了重污染红色预警,要求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企业落实停限产措施,但从省市暗访、夜查看,一些单位目无法律、我行我素、肆无忌惮。车辆“跑冒滴漏”污染路面、车间焊接未使用焊烟收集器、土楼料场裸露散料未覆盖、项目工地扬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记者:结合经开区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等方面,绿色园区创建有什么构想?

杜炜:党工委、管委会结合工信部绿色园区创建,结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结合去年以来出台的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到2020年建成产业高端、生态优美、人民共享的绿色园区,奋力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行列。“产业高端”体现在,“4+2”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85%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30%以上。“生态优美”体现在,PM2.5平均浓度降至5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省考以上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超过18%,土地资源产出率达17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再生资源利用率达80%以上。“人民共享”体现在,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0%以上,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记者:绿色园区建设“2040”工程和实施“四个行动”具体内容是什么?

杜炜: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围绕绿色园区建设“2040”工程,集中力量实施“四个行动”。

一是聚焦产业、空间、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实施“绿色转型”行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方向,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聚力发展“4+2”现代产业,培育壮大6家绿色工厂,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绿色空间体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抬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控“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进区入园。全面拉开“一核两翼三片区”生态空间布局。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深入开展“减煤”行动,全面压降煤炭消费总量,引导企业循环化生产,创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构建绿色运输体系。对建材、热电、物流等大宗物料运输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运输结构调整方案,鼓励实施多式联运,降低公路运输比重。二是聚焦蓝天、碧水、净土、生态修复保卫战,实施“深度治理”行动。集中兵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减排、控煤、抑尘、限车、禁烧”五项措施,坚决淘汰9家水泥、7家化工、3家铸造、4家砖瓦、10家小家具等落后产能,改变各类工业园“脏乱差”生产环境;进一步抓好VOCs深度治理,提高VOCs和氮氧化物双重治理效率;继续加强电厂烟羽深度治理,强化各类工地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推行道路“湿法作业+吸尘式清扫”,严防电厂烟尘、工地粉尘、道路扬尘;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超标排放及生产、销售、使用非标车用燃料行为,彻底清除黑加油站,对油品不合格、“冒黑烟”移动机械、燃油机械一律予以清退。集中兵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大力实施控源截污、清淤贯通、活水扩面、生态净水工程,全面清除黑臭水体;全力做好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设障、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兵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土地综合整治5000亩目标;严格落实固废危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严厉打击和遏制固废非法转移、填埋、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集中兵力打好生态修复保卫战。加强京杭大运河“沿河”、高铁“沿铁”、高速“沿路”环境修复,加快推进运河沿岸9处小港口小码头征迁,清除高铁、高速下方道路两侧500米范围内违建,实现沿线复绿增绿、道路硬化亮化。三是聚焦园区形象、品质、宜居、生活元素,实施“绿色惠民”行动。建设金龙湖“绿核”。深入推进金龙湖核心区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打造绿色园区的强引擎。提高园区建设品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由单体示范向区域示范拓展;围绕见缝插绿、身边增绿,打造高水平的“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综合服务、村庄道路、垃圾收处、污水治理等“十大提升工程”,创成1个新型社区、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倡导绿色生活。广泛开展节省一度电、节约一方水、少产生一袋垃圾、少开一趟车“四个一”绿色生活行动,积极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滋润经开区的每一寸土地。四是聚焦智慧、网格、法治、梯度治污,实施“治理创新”行动。延伸智慧治污新内涵。充分发挥“金龙湖绿网”云上监管平台功能,把6个镇(街)国标站打造成为“大气医院”、32个微站打造成为“大气社区诊所”,实现与智能联动指挥中心的深度融合,织密“人防、技防”紧密结合的“天罗地网”。延伸网格治污新阵地。要把污染防治的阵地前移到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构建“经开区-镇(街)-村(居)-组(队)”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延伸法治治污新模式。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创新,对屡查屡犯、反复反弹的环境违法问题,坚决采取联合惩戒,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延伸梯度治污新领域。实施重点区域微环境梯度治污,按照1公里严控区、2公里严管区、3公里重点管控区,细化分类分级管控标准,实现治污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

金龙湖绿网

海伦哲厂区一角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 金龙湖快报电子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主办   邮编:100096  电话:010-57117580  传真:010-57117580  邮箱:18418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