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社会助残的“毛细血管”激活基层惠残的“神经末梢”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77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8-12

畅通社会助残的“毛细血管”激活基层惠残的“神经末梢”

经开区村(社区)残协组织建设“三联”纪实

大黄山街道残疾人之家

残疾人就业培训

为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面提升经开区基层残联组织服务能力和科学化管理水平,自上而下形成联系残疾人工作闭环,根据徐残发〔2022〕5号《关于完善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工作规范的通知》精神,经开区残联结合实际,自3月份开始,依托镇(街)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在全区各村(社区)建成了由党支部书记任残协主席的残协组织,搭建了基层惠残服务的“连心桥”,打通了服务保障残疾人的“最后一米”。

与党建“联”

唱响残协“主旋律”

针对年初开展困难残疾群体大排查专项行动暴露出来的基层惠残政策覆盖不到底、监管不到边等问题,区残联按每个社区人口3000人选聘1名残协专委的标准,将全区282个自然村(小区)以行政建制为单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89个村(社区)残协,残协设主席、副主席、委员,规模为5-7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残协主席,副主席、委员主要由村(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构建起了区、镇(街道)、村(社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协组织体系,助残网格由“疏”变“密”,惠残举措由“粗”变“细”,打造了基层残联组织联系服务残疾群众的网络“基站”。区委组织人事部从规范管理的角度考虑,专门行文明确了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残协挂牌准入机制,6个镇(街道)党政办公室同期下发文件,明确了村(社区)残协专委的工作职能。全区89个村(社区)残协委员结合“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与辖区残疾人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党员亮身份,残联亮职能,残协亮承诺,专委亮风采。党建的引领将村(社区)残协“联”成了服务的残协、桥梁的残协、力量的残协、形象的残协。家住金龙湖街道晓山社区重度困难残疾人佟大祥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日常生活主要靠政府发放的“两项补贴”和哥嫂的闲暇照顾,村残协牵头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上门家居清扫、嘘寒问暖。助残日前夕村支书记张兆虎带着残协专委又送来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平时不爱说话的他激动的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您们!谢谢您们!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让我这样一个残疾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残协“联”党建,畅通了社会助残的“毛细血管”,激活了基层惠残的“神经末梢”,联出了融合赋能新气象,奏出了助残惠残新乐章。基层残协组织在党的引领下,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解决疑难杂症;村(社区)残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残疾群体的温暖关怀,把残疾人更好地凝聚在党的周围,较好实现了基层残疾人服务重心均衡下沉、阵地整体前移,为广大残疾人建起了家门口的“温馨港湾”,有效化解了精准服务残疾人的缺失和遗漏难题。残协“联”党建,实现了村居残疾人工作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党建表率引领、残协担当作为、群众积极参与的区域化基层治理新格局。

与部门“联”唱好残协“合唱曲”

有爱“财”温暖,助残“政”当前。根据徐残发〔2022〕5号文件规定,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每月补助应不低于200元,并随着经济发展和专职委员作用的充分发挥,逐步建立待遇增长机制。3月初区残联按照市残联的部署要求,一边抓村(社区)残协示范点创建,一边积极筹措残协专委补贴资金。在没有年度预算的情况下,主动向区财政汇报资金需求,寻求帮助和支持。区财政局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上级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和增加预算外支出等项目途径,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扎实推进了村(社区)残协的创建进程。按照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及时批复下拨了2022至2023年度89个村(社区)残协专委全年的补助经费22.1万元。不仅如此,在今年第32个助残日期间,财政局还主动带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爱,走进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和辖区“残疾人之家”,详细了解残疾人在生产、生活和机构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预拨了年度运营保障经费30余万元,把“惠残助残保民生”理念落到了实处。大庙街道联创残疾人之家是去年新创办的机构,安置了20多名残疾人在这里辅助性就业和日间照料。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集中康复训练、便利就业、社会融入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共赢。该“残疾人之家”年前就备足了今年的生产物资,准备春节过后带领残疾人大干一场,没想到受疫情影响耽误了两个多月。在收到区财政局下拨的涉残机构运营预拨款到账的短信后,机构负责人张凤华激动地赋诗一首:“疫情无情人有情,政府关怀记心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勇创佳绩敬财政。”

评残到床前,办证“零跑路”。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的救助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涉及残疾人的补贴政策陆续出台,进一步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残疾人证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办证人数逐年增加,一些卧床不起的重症残疾人通过电话求助要求上门鉴定。为此,区残联主动协调市、区卫健部门,由各村(社区)残协专委摸排核实并联络带路,先后帮助70余名患有精神疾病和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症残疾人完成了上门评残鉴定,解决了重度残疾人不便出门评残办证的难题。“上门评残服务,真是太人性化了,让特殊困难的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实现办理残疾证的心愿,给残疾人家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真是太感谢了!”徐庄镇龙田村残疾人邵大姐家属对前来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连声感谢。据了解,申请入户残疾鉴定的大多是患有精神、智力疾病或因病卧床不起的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东环街道中王庄的程大姐因病致残行动不便,听说现在政府的惠残政策非常好,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月可领取800元的“两项补贴”,一直就想办一本残疾人证,由于两个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这一心愿就一直没能实现。“因为我行动不便,无法去定点机构评残,这下真是太方便了,谢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照顾,我要让我的孩子们好好谢谢您们!”。当村(社区)残协专委带着评残医生一行来到程大姐床前的时候,卧病在床的她欠着身子激动地不停的拱手致谢。在全区残协专委的引导下,卫健部门医生专家每次都要驱车往返数百里,带着医疗检测器械等评残设备,详细了解残疾人的病史和近期身体情况,一户一户上门评定,把往常的评残程序由“你来跑”变为“我上门”。不仅如此,村居残协还通过每月一走访,见人见话听诉求,结对帮扶解难题,协调与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实现互助共建,对特殊残疾人家庭,通过上门走访义诊、褥疮清洗、保洁代购等志愿服务,让残疾朋友切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不仅如此,村(社区)残协还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开辟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区域,定制个性化服务菜单,举办有针对性的康复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邀请专业医生为残疾人进行康复指导,定期对失能人员进行上门义诊、康复服务等,让辖区残疾人朋友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文化“联”唱出残协“交响曲”

在实现全区村(社区)残协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区残联通过镇街、村(社区)支持,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立足辖区村(居)残协服务功能、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残疾人状况等,积极打造“一村一居一品”残协工作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所在村(社区)在配套服务区域、服务模式、功能区域等方面的优势,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康复救助、助残助浴、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等多种服务。同时,结合今年“三大”专项行动,村(社区)残协把目标瞄准残疾群众“急难愁盼”,全区形成了600多人的基层排查救助帮扶团队,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对接残疾群众诉求和需求,着力打造了新时代村(社区)残协助残惠残特色文化。大黄山街道老户人社区残协积极传递了“热心、真心、诚心、公心、用心、贴心、细心、耐心、善心、信心”的“十心十意”助残惠残理念;金龙湖街道晓山社区残协倡导助残惠残三承诺,即:对残疾人咨询的普通问题雷厉风行及时办;对残疾人诉求的疑难问题担当作为协调办;对残疾人反映的民生问题阳光操作公开办。翠湖社区残协提出了助残惠残“十字”诀,即:一个字:干;二个字:主动;三个字:全是爱;四个字:用心协调;五个字:责任是我的;六个字:服务是否满意;七个字:我能帮你做点啥;八个字:政策业务要一口清;九个字:把残疾人小事当大事;十个字:用努力证明残协的实力。据统计,3月份以来,全区89个村(社区)残协深度践行“一线工作法”,共计排查困难残疾人3335人次,组织对困难疑似精神、智力残疾人开展上门评残救治77人,协调解决各类残疾人诉求58件,及时化解处置基层矛盾4件,从而实现了“三大”专项行动基础数据清楚精准,问题隐患见底清仓,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夯实社会和谐稳定根基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 金龙湖快报电子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主办   邮编:100096  电话:010-57117580  传真:010-57117580  邮箱:18418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