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两上代县太和岭口村
1937年9月,从7日到21日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内,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曾两次星夜驱车,冒着被敌机袭击的危险,从太原赶往代县的太和岭口村。作为中共中央首脑人物的周恩来为何这样来去频仍,而且行程紧迫呢?
代县的太和岭口村至今也是一个平凡的小山村,全村200多口人,经济不很发达。这个村在历史上并未出过名人,连当地政要也没有。然而,在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太和岭口村却成了山西的“心脏”———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指挥部所在地。这里居住着关系山西抗日战争局势发展的重要人物国民党实力派阎锡山,所以,这里的时局成为当时中国最高决策层关注的焦点。
太和岭口村十分普通,但是它居于战略要地的位置。若从大同进入山西腹地,必须翻越天然屏障勾注山,其间最佳途径就是雁门关,而太和岭口就是出雁门关的口子。太和岭口村背靠重峦叠障的勾注山,村子被雁门关河槽一分两半各把山口一边,面对平展展的代县大地。
就在这平凡的小山村里,周恩来和阎锡山进行了谈判,两次成功的谈判大大促进了山西抗战形势的发展,使入晋的八路军顺利地开赴抗日前线并投入战斗,巩固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动员广大人民投入抗日战争之中,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周恩来两上代县太和岭口在山西抗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中共党史上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一、周恩来是在日寇发动大规模的疯狂进攻、华北陷入危机的情况下,两上代县太和岭口的
“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日本侵略者很快攻占了京、津,接着他们开始实施蓄谋已久的灭亡中国的计划。侵略者向南把铁蹄踏到保定、石家庄,向西很快把战火烧到平绥路。这时,侵略者的目的已暴露无遗,在他们几年来的华北特殊化准备工作中,企图首先占领华北,依次灭亡全中国。京、津沦陷,山西像块肥肉裸露在贪婪的侵略者嘴边。南口、大同、平型关、雁门关、茹越口是侵略者进入山西腹地的必经之路。此间摆在山西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华北的堡垒———山西,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支持华北的持久抗战。
那么,如何来保卫呢?
当时的南京政府是这样部署的:河北为第一战区,晋、察、绥三省为第二战区,国民党实力派人物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又是怎样部署的呢?其核心是组织会战将日寇拒在雁门关外。具体讲是在山西设置了北、中、南三个防区。北区以大同为核心,以两翼的天镇和平地泉为据点,主要由61军李服膺部驻守。中区则由平型关,经茹越口,雁门关各口,直到利民堡构成北部防御主线。同时还在广灵,灵丘再设一机动区,将部队主力集中于此。南区则由东阳关起,经娘子关到龙泉关,构成南部防御主线,由南京中央临时派部队驻守。阎锡山是这样设想的:若日寇主攻雁门关,则在天镇大量消耗其兵力,然后诱至大同附近,东西夹击聚歼之。若敌人从察南进攻雁门关,则阻敌于国防主线之东,调动绥东主力部队,抄敌后路,再由广灵、灵丘机动区出兵,抄袭敌人左背侧,将敌打垮。
那么,中共中央是怎样部署的呢?首先,八路军主力部队入晋开赴华北前线;其次,开放民运,发动群众,实现战争的全面动员;其三,建立统一战线,巩固国共合作成果,并把阎锡山团结在抗日阵营内。上述部署决定了我军必须和阎锡山打交道,因为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地区,作战原则,指挥关系,补充计划等必须取得阎锡山的同意和支持配合。从军事活动的角度来讲,山西是八路军战略上最机动的战场。
在国难当头、国共合作的大气候下,阎锡山的态度也由坚决反共、剿共转变为联共。在“芦沟桥事变”后,随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并受共产党的影响,他也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1936年9月、10月间他同共产党组织了“牺牲救国同盟会”,并邀请共产党人薄一波于10月初回到太原。11月12日中共派遣红一军团第四师政委彭雪枫为代表来到太原,与阎正式谈判,“西安事变”爆发后,12月14日中共中央以三方抗日救亡联席会议的名义向全国宣布“抗日援绥联军”组成,推举阎锡山为全国抗日救国援绥联军总司令。这表明阎锡山已与中共开始合作。1937年2月间,阎锡山和红军正式建立了电台联系,7月31日阎锡山向驻太原的中共代表彭雪枫正式表示,彭可用红军和中共代表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至此,阎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
虽然阎锡山赞成联共抗日的主张,但是就连他和南京中央政府打交道还要步步设防,那么共产党和他打交道,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要在山西建立根据地、要开展党的活动,进行这样的谈判,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了。中共中央该把这样艰巨的任务交给谁呢?毛泽东选择了周恩来,由他负责中共与的谈判。
二、毛泽东三次电示周恩来北上太原,周恩来两上太和岭口
1937年8月30日,毛泽东电命劳山脱险、29日才到西安的周恩来到太原、大同同阎锡山谈判。31日毛泽东再次电示周恩来北上山西。周恩来从延安到西安原准备同彭德怀到南京同国民党谈判的。9月3日毛泽东第三次电示周恩来,并对同阎锡山谈判的内容又一次作了说明。3日周恩来偕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O师副师长萧克、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离开西安奔赴山西太原。
9月5日他们抵达太原,受到阎锡山的盛大欢迎。
9月7日晚,周恩来一行星夜奔赴代县太和岭口阎锡山行营。这天夜幕沉沉,稀疏的星星闪着冷冷的光。汽车在砂石公路上奔驰,马达发出沉重而急促的喘息声。他们的行色为啥这样紧迫呢?因为日寇的进攻正在加紧,身后还有许多八路军正向抗日前线挺进,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往前赶。
阎锡山的“保家卫国前敌指挥部”设在太和岭口河槽东岸山底的一家农民院落。阎锡山住在约30余米高的土崖挖成的两孔通联的土窑洞中。黄土质的窑洞深12米,宽7米。土窑的里间有土炕一方,留有不足1平方米的小窗一扇,窑顶吊大油灯一盏。外间有石磨一台,挂着数盏大吊灯。太和岭口村戒备森严,军人出出进进,汽车穿梭而过;阎锡山住的院落电话线如蜘蛛网,电报声滴滴答答,常有政要出入。
中共代表的汽车到达后,阎锡山和梁化之把周恩来、彭德怀迎入屋后,稍事寒喧就开始了谈判。
谈判一开始,周恩来首先对阎锡山的“联共”态度和提出的“守土抗战”主张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希望阎能履行诺言,不负国人期望。在商谈入晋事宜时,周恩来明确指出:“八路军属第二战区战斗序列,全军愿受阎司令长官节制,以后还请阎司令长官多指教。”对此阎锡山十分高兴。
在谈到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作战部署、作战方针时,周恩来明确指出,我党根据自己的兵力及技术特长,在开赴冀、察、晋、绥四省交界的地方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山地战、游击战,侧击南下和西进的日军,配合友军的正面作战。阎锡山对“独立自主”不高兴,但还是同意了。在谈这个问题时,周恩来、彭德怀又向阎锡山详细介绍了八路军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原则。阎锡山很有兴趣地听完后说:“周先生可否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一写给我看。”周恩来欣然应允:“好,我明天就写好交给阎先生。”
在谈到八路军入晋后建立根据地和活动的区域时,周恩来讲:“八路军拟以太行山脉和太行山北端为根据地,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主要依托恒山山脉山西和河北两省交界处。关于八路军的活动地区,我们的设想是在灵丘一带布防,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对这个问题阎锡山明确表示:在二战区的辖区内可以按你们说的办,至于涉及河北的事宜可找刘峙、徐永昌他们谈。
阎锡山的防共戒心并未消除,害怕中共八路军在山西活动区内赤化他的地盘,他说:“我对贵军也有要求,不要更换活动区内的县长。周恩来爽快地回答:我军在活动区域内只动员群众抗日,不干涉县政。请阎司令通知各县为我军活动提供方便。”阎锡山同意这个要求并嘱咐身边的梁化之去办。
在谈到八路军入晋后的薪晌和补充问题时,周恩来说:“关于我军的装备和补充问题,请问阎司令有何见教?”阎锡山沉吟了一下道:“先给你们30门大炮、4000发炮弹,我下令兵站运输给你们。”
在这次谈判中,还谈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开放民运、发动群众、实现战争的全面动员。周恩来在谈判中侃侃而谈,他说:“要保卫山西、保卫华北,就要动员广大群众,使得这次战争真正成为全面的全民战争。山西已有了牺牲救国同盟会等群众团体,更应扩大动员工作,如果再不动员民众,军队就无法补充,作战将无人援助;民众组织将无法建立,强悍者受敌人的屠杀,弱者将变为日寇顺民,狡黠者将变为汉奸,奸商将首先悬挂日旗担任维持。我们如不愿这样,只有毫不迟疑地教育民众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起来共同担当山西和华北的持久战。”
周恩来精辟的论述,折服了所有谈判者,引发了他们的同感。彭德怀、徐向前、南汉宸以及第二战区参议、爱国将领续范亭等也纷纷发表了各自对动员民众的意见。周恩来接着众人的话头又讲:“阎先生,我们进行抗战有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就是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广大群众是要抗日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发展抗日群众运动。”
在这个问题上阎锡山表了态:“我早就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前年在南京开会时,我首先提出的是武装民众五百万,到现在尚未得到指示。在这紧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第二战区首先试行。”最后结果是阎锡山同意在察哈尔、绥远两省及晋北沦陷区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战动总会的组织参加者为中共、八路军、晋察绥三省政府,战地各军及牺盟会等其它群众团体。中共和八路军派代表公开参加领导,战动总会纲领由周恩来拟写,经阎锡山同意后实施。
9月8日,周、阎谈判告一段落,周恩来由续范亭陪同前往大同、雁门关前线视察,并在大同会见了傅作义将军。
9月9日午后返回太原。9月13日周恩来派南汉宸再到太和岭口行营提交战动总会《工作纲领》。
周恩来二上太和岭口是9月21日晚,时隔不到半个月。9月,战事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同失陷,雁门关、平型关、茹越口相继告急。山西局势的变化,使得周、阎原来商定的八路军部署计划已不适用,因此毛泽东又提出了新的计划。计划指示我军于适当时机分别开进晋东南、晋西南和晋西北等地创建根据地。
1937年的中秋之夜,朱德总司令和任弼时、左权、邓小平等率领18集团军总部在侯马上了火车,经过两个夜晚的行驶于9月21日凌晨到达了太原。
9月21日晚,周恩来、朱德驱车二上太和岭口村,和阎锡山商谈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重新部署问题。
谈判开始后,阎锡山首先提出了八路军的使用问题,他想让八路军打正面。周恩来严肃地讲:“阎先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是我军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军不能,而且不赞称打正面,只能在敌后侧协同游击。我们要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让敌人前边占、后边丢,永远摆不脱后顾之忧,使敌人既没有一个安全的后方,又没有一条保险的后方运输线。我们这样做,比那种不顾客观条件,在阵地上与敌人硬拼的做法更有利于抗战,更有利于友军,也更有利于敌后的人民群众”。
阎锡山听后满脸不高兴,但又无法反驳而陷入沉默。见状,朱德给了阎锡山一个台阶,他说:“当然在有利的条件下我们也同意配合友军进行运动战,以主力部队寻求敌人一部而消灭之。”阎锡山借坡下驴说道:“目前日军已经逼近内长城防线,希望双方部队密切配合,在这里阻挡住敌人。”
在商谈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部署时,周恩来说:“阎先生,我军一一五师已赴灵丘一带,准备于侧翼待机歼敌,配合友军防守平型关战线。一二O师可否开到晋西北神池一带,从进攻雁门关之敌的后方出击,配合友军防守雁门关。”
周恩来讲得有理有据,阎锡山听完说:“就依周先生意见,请将部队迅速开进预定地区。雁门关方面具体事宜可与杨爱源联系。”这次谈判一直到下午才结束。双方对八路军的游击区、军队驻扎以及兵力使用等问题也取得了一致意见。周恩来与阎锡山的谈判过程是很艰难的,由于资料所限很难再现当时情景,自始至终参加谈判的续范亭用诗描述了这个过程和颂扬了周恩来的才华,诗曰:站正立场理不穷,樽俎折冲难重重。奸雄满腹欺凌意,早在周郎一笑中。
周、阎谈判成功,为华北敌后游击战的发展立了大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三、阎锡山眼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的英名阎锡山早有耳闻。周恩来在二十几岁时就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他的才华早为世人传颂。特别是十几年来,周恩来一直是声名赫赫的共产党领袖人物之一,尤其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代表中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像这样的人才,阎锡山是敬重的。所以在周恩来一行的列车在风陵渡过黄河时,就派亲信梁化之乘他的专列前往迎接。当专列到达太原后,阎锡山又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排起仪仗队,奏起了军乐。尔后接至傅公祠内的太原绥靖公署高级宾馆下榻,并予以盛情款待。
在第一次谈判中,阎锡山曾请周恩来写个作战计划,周恩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好了。阎看后非常吃惊,连说:“写得这样好,这样快!像这样打,中国必胜。”
周恩来两上代县太和岭口和阎锡山打交道,伟人的风采从内心折服了阎锡山,他曾说:“周先生是个大人才,国民党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他曾当众说:“要是我们有周恩来这样一个把式就好了,可惜我们没有!”
周恩来两上代县太和岭口,他的政治家的风度、伟人的人格、过人的才智、惊人的精力,都给阎锡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第二次谈判结束后,周、朱准备去五台时,阎锡山特意关照道:“到了五台请二位先到河边村看看,我通知当地人员在我家里接待二位先生。”周、朱欣然答应。
在忻口战役打响后,周恩来曾向阎锡山作了如下建议:下令平汉退军转侧面作战,发展游击战;立即派军增援娘子关,与八路军靠近;转变作战方式,实行机动侧击;保卫太原须背靠山地在野战中求得胜利;从速部署山西全省持久战等。阎锡山眼中的周恩来是一代伟人,他说:“周先生的确是个大人才。” (杨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