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县教育科技局教育扶贫工程(上篇)

“十三五”的脱贫攻坚以来,县教育科技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任务目标为己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多方筹措教育发展基金,积极落实各类教育普惠政策,大力改善各类教育办学条件,成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科技扶贫和下乡扶贫,为打赢全县教育脱贫攻坚战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助学十年功,泽被千万生

为有效弥补我县贫困优秀大中小学生上学难的教育短板,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县教育科技局领导的提议和推动下,2007年8月,代县县委、县政府向民营企业家们发出捐款助学的倡议,36名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短期内踊跃捐款1522万元,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在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县级济困助学基金组织———代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捐资助学热潮的兴起,不仅提前奏响了代县教育扶贫的号角,开辟了社会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的广阔渠道,而且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创造了贫困生读书就学、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同时也为代县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催生了希望。企业家们捐资助学的壮举,在代县教育扶贫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基金会根据划拨指标、本人申请、评选公示、抽样调查、贫困资助五项工作流程,对农村贫困家庭或下岗职工家庭子女的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和就读于代县高中并于当年考取二本B类以上的代县籍文、理科优秀大学生分别给予每生每年1000元、500元、200元、2000—5000元的资助。

济困助学基金运行10年来,全县对口资助大、中、小学贫困生21394人,其中大学生1500人(每生一助两年),资助金额为441.1万元;高中生4388人,资助金额为465.75万元;初中生6305人,资助金额287.23万元;小学生9201人,资助金额为184.02万元,资助总金额达1378.1万元。十载访贫问寒,四季风雨兼程,许多当年特困的学子圆了大学梦,众多家庭因此而改变贫寒的现状。受助学生家长和群众总是高兴地说:“现在党和政府真是好,农民种田不交税,学生读书不收费,贫困学生有资助。”每一名受助学生在得到社会温情关爱的同时,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党和国家默默传递着他们的感恩和爱心。

杜卫卫,阳明堡镇丈子村人,原代县二中学生。她4岁时父母双亡,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1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上海师范大学时,奶奶又永远离开了她,81岁高龄的爷爷面对孙女高昂的学费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就在祖孙二人心灰意冷、抱头痛哭之际,县教育科技局和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杜卫卫由此顺利入学。杜爷爷感动得热泪盈眶,他逢人便说:“我做梦也想不到我的孙女能上大学,没有党和政府的资助,就没有我孙女的现在和未来,感谢教育局,感谢基金会!在有生之年,我相信会看到我的孙女学成后回报社会,造福世人!”郎慧娟,峨口镇富村人,原代县二中学生,2007年考取黑龙江科技大学,当年该生家庭年经济收入不足3000元。在得知该生贫困的家庭境况后,教育局助学办两年共资助该生6000余元。郎慧娟不负众望,发愤读书,2007年至2009年三年连续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2009年荣获黑龙江省级“三好学生”,在校荣获全国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并于同年被学校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郎慧娟受助不忘社会,毕业之后主动申请到老少边穷地区工作,且发光发热。

像郎慧娟这样品学兼优、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受助的458名大学生中获得校级、省级“三好学生”的18名,获得在校学业成绩一等奖的52名,在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32名,在校担任学校基层领导干部的51名,绝大多数受助学生毕业后自愿到老少边穷地区工作,或回家乡服务。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济困助学不仅有效地改变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正能量,而且也让更多贫困生在感受社会温暖和关爱的同时,明白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心怀感恩,投桃报李”已逐步转化为受助大学生彰显爱心、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2016年9月,2007年、2008年两届51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自愿捐资1万元,购置了206套书包及学习用具,全部捐赠给了滩上镇中小学生。这一善举,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在济困助学和感恩回报的良性互动下,代县教育扶贫工作愈来愈显现出强大的工作效应和社会效应。

代县济困助学成果丰硕,帮扶意义深远,扶贫效果显著,新华网、新浪网、《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经济报》累计报道30余次。2014年,代县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被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命名为3A等级基金会。在全市教育振兴大会上,代县济困助学经验多次获得推介,受到忻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郑连生的高度赞扬。

普惠政策好,一个不能少

为了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就学子女因贫困“掉队”,近年来,教育科技局通过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提高学生资助水平,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的“全覆盖”帮扶。2016年以来,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5421人次,资助金额2677.7481万元。其中学前教育资助7785人次,资助389.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生活补助14177人次,资助831.5381万元,非寄宿制生活补助5216人次,补助133.91万元;普通高中助学资助8312人次,资助735.25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6755人次,免费270.2万元;职业高中助学金资助524人次,资助52.4万元,职业高中免学费2652人次,免费265.2万元。累计投资1447.62万元,为农村中小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0112人。为13265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458.0101万元。教育资助政策的健康实施,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看到了希望,近年来,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

阳明堡镇古城村村民李忠厚对于“免费教育”带来的实惠深有感触。李忠厚家庭非常贫困,一年的打工收入不够维持日常生活,更不用说供孩子上学了。在国家各类普惠政策的资助下,大女儿顺利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现在上了研究生,至今还享受着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优惠政策,大女儿通过努力学习还拿到学校的助学金,基本上不用家里花钱了。“还是党的普惠政策好哇,不仅造就了人才,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还给农村贫困家庭减轻了负担,我实在是做梦也想不到啊!”李忠厚激动地说。由于免费教育的实施,近年来,我县中小学生入学率和升学率逐年提高。据统计,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99.43%,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8.25%;2018年,我县高中二本B类以上达线170余人,高考达线率持续攀升,高中生入学率明显增加,三年巩固率达到97.3%,依法保障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