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路居代县

---纪念毛主席路居代县73周年

1948年4月6日,这是一个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就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来到代县,接见了县委书记苏藜和土改工作团团长郝德青,对当时的土改运动作了重要指示,讲了什么是政权,又谈到代县县名的来历,还赞扬了代县的大米。

这是代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给代县人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一直鼓舞着代县人民为建设美好的家乡奋斗不息。

为了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共代县县委和代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毛主席居住过的原址修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经研究决定委派我和张导铭同志去拜访当年接待主席的县委书记苏藜和土改工作团团长郝德青二位领导。1970年4月中旬我俩先后赴北京和四川访问了苏郝二位领导,他们详细地讲述了毛主席路居代县的情景。

那是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前方委员会领导机关周恩来、任弼时及江青和女儿李讷等一行,告别陕北,东渡黄河,走进山西,经兴县、岢岚县、神池县,于4月6日下午到达代县。虽然四月的北方多有风沙,但这一天风和日丽,是少有的好天气。苏郝二位县领导接到通知后,早早地等待在政府大院,下午5点左右,一辆中型吉普和三辆卡车开进政府大院,停在大堂前的大槐树下。苏郝二位上前迎接主席下车并作了自我介绍,主席等领导同二位一一握手致谢。

当时政府驻地是代县旧衙署,有大堂、二堂、三堂三处连进建筑,古朴雄宏。大堂,即“正堂”,或称“一堂”“公堂”,是诉讼、审讯的场所。大堂后面为二堂,曾名“印堂”、“鸣琴”和“致远”,是议事办公和会客的地方。再后为三堂,是县令与眷属的内宅正寝。

苏郝二人陪主席一行,穿过大堂、二堂、来到三堂廊下,坐在备好的长条红漆板凳上,工作人员递上一块湿毛巾,主席擦了擦脸,由郝德青陪同休息。苏藜和李银桥警卫为主席安排住宿,先看了三堂东侧房,有点潮湿阴暗,李银桥说主席近来心脏有点不适。后来苏藜引到三堂后西小院他的办公室,是三间小正房,一堂两屋,光照充足,暖和明快,于是就决定下榻这里。苏藜当即搬走自己的行李,留下床垫、办公用具和一盏煤油玻璃罩灯。靠窗户放有一个三屉小办公桌,上有笔墨用具,桌前有一靠椅,小桌右边放有一木制脸盆架,架上放有一铜洗脸盆,床中放有一小炕桌,后墙正中挂有主席戴帽的画像,侧面墙上分别挂有苏藜的红色公文皮包和一条主席语录。周恩来等领导安排在小院外南房。对随行人员都做了安排。李银桥很快为主席布置好办公一应事宜,并架设了电台,请主席等领导休息。当主席看了这衙署的建筑,又看到居室近处矗立于青空的阿育王塔,感慨道真不愧为历史名城。

苏藜紧接着召来公安和人武部领导部署安全保卫工作,代县解放不久,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安全保卫必须做好。首先封闭政府院内水井,责专人看守,大门设有门岗,凡政府工作人员只能出不能进,外来办事人员一律暂停接待。晚上,又召集四街三关民兵持枪上岗,每隔一丈站一岗哨,分布在县城四周城墙上,并派有巡视人员,发现情况立即报告。苏藜回忆说平时每天都有国民党的飞机在县城上空绕行几圈,恰好主席来的这一天没有动静。

晚饭后主席接见苏郝二位,郝德青向主席详细地汇报了正在进行的土改情况,主席听后给予肯定。接着主席又寻问了全县有多少地主、富农?土地是否集中?贫苦农民是否发动起来?怎样斗地主的?农民得到多少东西,是否用于生产等问题。主席特别关心在土改中是否团结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主席说,在斗争中要防止“左”的偏向,在阶级成分划分中,不要把稍有雇工的劳动人民划到地富圈子里,以免扩大打击面。主席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主席强调,土改的目的是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土改任务完成后我们就是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改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主席又提到在晋绥有些地方搞土改避开党支部,这不好。贫农团还是要团结依靠党支部,这样才能共同领导和开展土改工作。

当汇报到农民斗争热情高涨,村与村相互支援,还建立了农民法庭。主席说,这个做法好,地主阶级是很顽固的,不容易一下打倒,要组织人民法庭这个专政工具进行审判,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谈话已接近晚上12点了,苏郝二位考虑到主席一天车马劳顿该休息了。但主席兴致很浓,又说到你们这里土地分散,各村肥瘦不均,要说服那些较肥的村庄放弃一点收益,支援那些困难的村庄。地主是一个阶级,天下劳苦农民也是一家,阶级教育要做好。

接着主席又把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稿叫秘书拿给苏郝二位看。主席说这个讲话将来要发表的,今天到了晋绥边上,明天就要离开了,请你们看了以后提出意见。苏藜看后纠正了一个字,主席高兴地说,你是“一字之师嘛!”一篇好的文件是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的,要广泛征求集中大家的意见。谈话直到凌晨一点多结束。

第二天中午,主席又同郝苏二位谈了政权问题。主席说什么是政权?如山西的闫锡山有十几万军队,才有他的政权,如果没有军队,那他还有什么政权,军队是政权的支柱。这就是我以前讲到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

又谈到代县的起源,主席问苏藜你是代县人,你说,这个县名是怎么起的?苏藜回答后,主席说,嗯!是否起于汉代,古代的代郡,是在察哈尔南部(今河北省蔚县附近),汉朝第四个皇帝文帝曾封代王,以后代郡逐步向西南迁移,由雁门关以北移至现在的关南,定到这里的。而雁门关则自古为戍守重地,形势险峻,易守难攻……。

这时工作人员来报告,午饭做好,请主席就餐。

午饭做了这样几道简单的菜肴,一碟油炸辣椒,这是代县的特产,主席是湖南人,辣椒是必须的。一盘菠菜炒肉片,一碗红烧肉,一盘炒土豆丝,一盘金针(黄花)炒鸡蛋,还有六碟代县小咸菜,主食是大米饭。饭中主席吃了一碗大米后,感到既筋道又香甜,色泽又白,主席说这大米真香,今天我多吃了一碗。苏藜说代县水稻种植从明朝就开始了,这是本县滹沱河两岸种植的,比南方生长期长,积累的养分多。主席说,不想北方高台地区还产大米,以后可以扩大种植,增加农民收入。苏藜说,一定照主席指示办。直到以后代县的水稻面积逐年扩大发展到万亩以上,播种技术不断改进,新品种不断引进,成为代县的主导农作物。每到夏季滹沱河两岸便呈现出一派美丽的江南风光,秋天则一川金黄,万顷波涛。

饭后,稍事休息,主席一行乘车离开代县,再三招手向苏郝二位表示感谢,并向代县人民问好,嘱咐他们要关心群众生活,带领群众把代县的生产搞好,支援前线。车缓缓地向东行进,先后驻繁峙伯强和五台山塔院寺,最后抵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胜利地完成了这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在西柏坡领导了全国的土改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准海、平冿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张导铭 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