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住建局放管结合 给流动摊贩“安家”为城市烟火气“增色”

“以前为了卖点小吃,不仅满街跑,还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时不时会和其他摊贩发生矛盾,现在国家提倡‘人家烟火气’,我们也能安安心心做生意,顾客也多了。”一位烧烤夜市店铺的老板说。

流动摊点事关民生问题,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稳就业、扩就业的“顶梁柱”。今年以来,县住建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活跃城区地摊经济,扩大群众弹性就业机会,放管结合,给流动摊贩“安家”,为城市烟火气“增色”,推动了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民生,让摊贩安住家。按照“疏堵结合,便民利民”原则,合理规划设置标准化便民服务点,为流动摊点统一经营场所、统一经营时间、统一规范管理,在新城、大南街、二环路三处精心打造便民经济生活集聚区,培育夜间经济,推动发展消费新模式。县住建局树立保市场主体就是保民生意识,从不影响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在位于新城区市府东路设置了临时的便民市场,通过划分区域、现场摇号机制、签订市场管理秩序《承诺书》的方式,引导早晚市经营者依法依规、文明经营。便民市场规划了100余个固定摊位,划分了蔬菜区、瓜果区、肉类区、百货区、服装等区域。目前早市已安排81余户固定摊点经营户入驻,夜市已经安排73余个固定摊点经营户以及30余个临时性摊点经营户入驻,并签订《承诺书》余154份,给流动摊贩“安家落户”,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确保市场主体“生得下”。

提效能,让服务更便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为流动摊点准入准营提供便利条件,放宽降低准入门槛,做到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即时即办,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办事实效,确保市场主体“活起来”。随着“便民市场”成立,“地摊经济”顿时火爆起来,每天的清晨或傍晚,沿街摆摊的商贩陡然剧增,让久违的“城市烟火气”迅速回归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据统计,目前全县已有“地摊经济”560户入住。其中,新城区小吃46家,串串62家,烧烤23家,服装17家,水果47家,肉类13家,蔬菜89家;二环路小吃27家;大南街7家。

强举措,让管理常态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制定相应措施,树立“重服务轻处罚”理念,确保市场主体“强起来”,让代县的“烟火气”更足,“人情味”更浓。为了便于规范便民早晚市的管理,并及时为经营摊贩排忧解难,提供“保姆式”服务,提质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针对市场高峰期,县城市管理执法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制度,将上班时间调整为早上6:00至10:30;下午16:00至21:00,引导商户按照经营类别入场,并按照前期抽取的摊位号到指定摊位按要求统一进行摆摊,督查商户必须自觉保持自身摊位周边环境卫生和秩序,主动配备垃圾箱,做好相关保洁工作,保证每天离场前垃圾及时收集,做到人走场清,地面干净整洁,确保各类摊点规范摆放、经营商品有序摆放、污水垃圾有效处置。在城管过程中,执法人员向商户宣传地摊经营要做到“放开不放任、便民不扰民”,让商户意识到地摊经济政策虽好,但更要认识到提升市容市貌的重要性,让其深入了解非法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噪音扰民等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安全隐患,要求商户遵守相关制度。并发放《关于摊点环境卫生整治通知》,要求其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对经营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清扫,坚决杜绝夜市、早市脏、乱、差的现象,确保城市环境卫生。

通过以上举措,既有效规范了流动摊贩经营秩序,又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地摊经济”带来城市“烟火气”的回归,不仅解决我县失业人员就业谋生和农民进城卖菜难的问题,缓解县城市场规划建设先天不足给县城人民带来的生活不便,最大限度地方便、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更能有力促进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加快复苏,带动消费和就业,将过去城市的“污染点”、“矛盾源”转变成城市闪亮名片,提升了名城形象。(韩文锦)